苏芒:这个“时尚女魔头”不太冷

妇女 2017年08月21日 22:39

艾薇

她是时尚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一

句评点便能引发时尚圈风暴;她被业界称

为中国版的“时尚女魔头”,对工作有近乎

偏执的热爱;她致力于慈善,即使是在中国

慈善被质疑声包围之际,由她发起和组织

的“芭莎明星慈善夜”仍然一如既往地高调

举办,如同一朵逆风的玫瑰,盛开在慈善遭

遇风雨的流年。

她是苏芒,《时尚》杂志副总裁,一个引

领流行风尚的潮流舵手。“影响中国时尚人

物”、“中国100大品牌女性”、“中国100位

女性权力人物第28位”……一系列耀眼的

履历记载了苏芒的价值。而可贵的是,美

丽的苏芒,拥有的不仅是光鲜亮丽的百变

风姿和女强人的果敢干练,她致力于慈善

已十年有余,2013年再度获得国家慈善最

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她用爱心与坚持

让人们看到了华服背后那颗美好、善良的

心。

把“放弃”二字从脑海中删除

苏芒出生在济南一个艺术世家,从小

学习古筝,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从苏芒5

岁起,父母就希望她将来成为一个音乐

家。在苏芒幼年的记忆中,父母每天逼着

她弹琴,还经常给她讲贝多芬的爸爸拿鞭

子抽他、将他打造成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的

故事。自认为“没有童年”的苏芒15岁考入

中国音乐学院,成为学校有史以来年龄最

小的大学生。人们都认为,弹得一手好琴

的漂亮女孩苏芒,正走在一条通往音乐家

的路上。可是,他们忽略了苏芒的另一个

业余爱好——文学。苏芒曾经发表过散文、

小说和诗歌,少年时代她就喜欢买过期的

港台杂志看,这也使得她对品牌和时尚的

了解比当时的人多一些。渐渐地,苏芒发

现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音乐家,她希望成

为一个作家,或是从事与文字打交道的工

作。

1994年,文学女青年苏芒骑着自行车,

走进了东单西裱褙胡同的小院儿。后来影

响力巨大的《时尚》杂志当时刚刚在那里起

步。那时在中国,时尚这个词只存在于词

典里,人们顶多知道“时髦”。整个杂志社

只有7个人,工作条件也很艰苦。但当时老

板很坚定地说,他们要做国际一流的杂志,

他甚至都没说做中国最好的杂志,这让苏

芒很受鼓舞。当老板跟她谈待遇时,她坚

定地说:“不给钱我也干”。

初来乍到的苏芒在采编之外还得打

杂,比如拉蜂窝煤、生炉子、做午饭、抄信

封、搬杂志。那座隐匿在红砖绿瓦枣树下

的小四合院,成了苏芒梦开始的地方。在

这里,苏芒先后做过记者、编辑、客户经理,

还做了五年的广告业务。在那个时代,时

尚在中国还是一块处女地,一切都是在摸

索中前行,年轻的苏芒更多的是凭着一股

韧劲。刚到《时尚》一个月,老板交给她一

个催款的活儿,她骑上自行车就去了。在

对方公司的前台,她说她是来催款的,要找

谁谁谁。负责接待的人说她要找的人去开

会了,她就坐在那里等。后来接待的人说:

“他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要不然你别

等了,明天再来吧。”苏芒说:“不行,我老板

让我把钱要回去。”其实当时她要找的人已

经在她旁边经过了好几次,也知道她是找

他的,但一直没理会。后来看她一直坐在

那儿不走,忍不住过来对她说,今天款结不

了,你先回去吧。可是苏芒却坚定地说不

行,“老板让我拿着支票才回去。”一直缠着

磨着,直到太阳下山,对方终于把支票交给

了她。她高高兴兴地骑自行车回去交差。

老板感到很惊讶,虽然他让苏芒去催款,但

根本没想到她真能把支票带回来。

还有一次,《时尚》想拿下一个信用卡

广告。当时苏芒还不知道信用卡为何物,

领了任务根本不知道应该找谁谈,就打114

查询,再骑自行车到银行去问,结果被推来

推去满北京找。后来终于找准了地方,人

家说不做。苏芒就开始说服人家,人家给

她推回来,她又去,再推回来,她再去。记

不得经过了多少个回合,她终于谈成了。

据说,那是当年作为新兴事物的信用卡第

一次在杂志上投广告。

很多人觉得年轻时的苏芒一根筋,但

苏芒说,正是那股一根筋的劲头帮助了她,

而如今用一个更恰当的词未定义那种精

神,其实就是“执著”,“执著可以帮你办成

一切事情,这个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办不成

的,只是看你够不够执著。”

苏芒坦言,有一段时间,面对繁重的工

作和巨大的压力,她常常都会有放弃的念

头。可是,后来她想,“人之所以随时都会

想到放弃,是因为放弃是最最容易的一条

路。”然后她就告诉自己,干脆把“放弃”这

两个字从脑子里拿掉吧,“就像在电脑上按

删除键一样。”为了坚定这个信念,她跟周

围的每一个人说:“我是永远不会放弃的”,

“我们是永远不会放弃的”,“这件事是永远

不会被放弃的”……就这样,带着凡事不放

弃的劲头,她从最初那个怀有梦想的年轻

人,一步步成为中国最大时尚类杂志出版

集团的副总裁。

几年前,苏芒和她的伙伴们像当初所

期待的那样,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时尚大

厦”。他们把当初创业时那个小院整个

“搬”到了大厦的第18层。完全按照原来

的大小,甚至连那棵枣树都在。她喜欢时

常去18层的“小院”坐坐,那里的一砖一瓦

让她永远记得自己是怎样起步的,经历过

哪些艰辛,也让她更加清晰地懂得,不放弃

的意义。

“女魔头”不好做

2001年,苏芒开始出任《时尚芭莎》的

主编。在她任职的五年内,《芭莎》中文版

成长为该杂志国际版中排名第一的版本。

紧接着,她又全球首创了高端男士品位杂

志《芭莎男士》,以大胆的创新和先进的国

际化意识,获得巨大成功。如今,她已经是

时尚集团的副总裁。从懵懵懂懂的年纪加

盟《时尚》,到如今成为《时尚》杂志的标志

性人物,二十年来,她从不曾改变的状态就

是——忙和累。

苏芒睡得很少,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基

本是她的常态。她有时忙得甚至没时间吃

饭,两顿并成一顿吃一个盒饭。疲惫不堪

的她常常进了家门就感慨“快累死了”。她

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歪着头疑惑

地问她:“妈妈,你每天回来都说累死了,你

怎么还没死呢?”她只好耐心地给还不懂事

的女儿解答:“我说的是我快累死了呀,那

我睡了一觉,不就又好了Ⅱ马?”没错,只要周

末好好补个觉,苏芒接下来又如同上了劲

的发条一样,每周数座城市飞转,穿着10厘

米的高跟鞋在路上狂奔,每个月阅读十几

万字的稿件,从上万张图片中精挑细选,还

需要抢在时间前面去策划选题、讨论创

意。有人不解地说:“苏芒你都做了这么多

年了,还至于这么累吗?”她会说:“这个世

界上不仅我有这个梦想,很多人都有这样

的梦想。也不只有我有能力做这个事,很

多人都想为之努力。我不是最聪明的,也

不是最有天赋的,所以我要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努力。”

几年前,随着好莱坞时尚电影《穿

Prada的女魔头》的走红,“女魔头”一词自

然而然也被冠在工作狂苏芒的头上。不让

周围的人穿秋裤,让员工大年三十加班,各

种“传说”让这个“女魔头”被越传越玄乎。

的确,苏芒在接受鲁豫采访时的一句话,曾

让“秋裤”一度成为时尚八卦的流行词,也

引来网上铺天盖地的争论。面对非议,苏

芒很委屈,她说,自己从未说过“时尚人士

不穿秋裤”或者“要求时尚编辑不穿秋裤”

等类似的言论,只是开玩笑地建议自己每

天开车上下班的老板可以不穿毛裤,让西

装更有形。但这样一个被断章取义的误

会,也足以说明苏芒在时尚界的影响力了。

苏芒在工作中像一个永动机,似乎永

远不知疲倦。某一年的大年三十,苏芒带

领同事们加班。听说艺术总监的女朋友已

经在楼下的咖啡馆等了几个小时,苏芒赶

紧让总监把女朋友叫上来!苏芒先是一通

道歉,然后把自己的柜子打开,拿出很多名

牌化妆品,全推给他女朋友,说:抱歉,让你

男朋友这么辛苦很抱歉,这些你都拿去。

洪晃在博客中曾写道:11月13日派对

大撞车:LV在大连开店,Versace在北京做

秀,晚宴在端门。大家都要决定一下LV还

是Versace,唯独苏芒走两场,LV吃完饭,赶

回北京参加Versace……后来我听说她还

是赶上Versace的晚宴了,而且就坐在李连

杰对面。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情绪好低

落,真是觉得我必须退出这行当了,分明就

是体力活儿。

当然,苏芒也不是铁打的,她曾这样在

她的博客里记录她的生活:“我曾在深夜办

公室里失声痛哭;曾经在慈善夜前夜紧张

到前额脱掉了一大块头发;曾经在前一天

收到明星不能来的‘噩耗;曾经在当天收

到歌手无法演出的通知;我曾经在当天一

早不顾一切地推开领导的大门;曾经在晚

会后拍合影时找不到已经哭倒在控制台下

的同事……”

在时尚圈里,“工作狂”已经成了苏芒

的标签。苏芒说,她的动力来源于“这份工

作每天都令人心跳,令人头皮发麻,令人不

禁想脱口而出‘哇哦!”

在别人眼中的女强人苏芒在家庭生活

中却是完全的女人主义,她会每天和家人吃

早餐,送孩子上学,和孩子一起上课、玩儿,

陪她做作业。苏芒也有自己独特的对老公

的方式。苏芒的老公是个法国男人。她从

来不和老公吵架,而且认为女人不能说自己

老公的不好,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让他改

变。比如,苏芒虽然会认为老公的打扮不时

尚,但是她只是通过不断地给他买衣服,让

他自己淘汰掉那些不时尚的。从这样的事

情中也可以看出,苏芒是一个行动力极强的

人。当别人跟不上苏芒的脚步时,苏芒也不

会发脾气,而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别

人。

苏芒曾经说过一句给人印象很深的话:

“每个女人选择的生活不同,有的选择靠老

公生活,有的选择靠自己。每一种选择都需

要付出,尽管付出的东西不同。伸手向男人

要钱的女人付出的是尊严,自己挣钱的女人

付出的是汗水,都很辛苦。”

让慈善成为时尚

身处繁华如梦的时尚圈,苏芒始终清

醒,她将“时尚”的范畴不断地扩大,甚至将

时尚与慈善完美结合。由她发起和组织的

“芭莎明星慈善夜”已经持续了十年。

苏芒的工作,每天与不同的明星打交

道,她与他们处成了朋友、哥们儿。据说,

很多明星遇到棘手的事情,需要危机公关的

时候,第一个电话都会打给他们的苏芒姐,

寻求指点和帮助。而在慈善事业上,她则成

功地将明星们零散的爱心表达演绎成了每

年一场光彩照人的美丽晚会,为期待回报社

会的中国新贵们找到了最时尚体面的捐资

场合。

最初的“芭莎明星慈善夜”,源于2003

年《时尚》杂志的一次编辑策划会。当时非

典肆虐,苏芒觉得,在那样的紧张氛围之

下、在很多人挣扎在生死线上时,再去谈论

穿什么样的衣服鞋子、再去探讨时尚潮流,

实在很不合时宜。那么在那样一个非常时

期,杂志应该做点什么?正好一个记者提

到:之前采访那英时,那英曾说过,明星有

些衣服只穿一次,很浪费,能否把明星只穿

过一次的衣服拿出来拍卖。这让苏芒大受

启发。于是她们开始策划搞一个慈善拍卖

活动。她们给仅认识的几个明星打电

话,呼吁他们一起为医护人员做点事

情。在这个过程中,苏芒逐渐体会到了

慈善与时尚的共鸣之处,她为这个活动

拟出了一个彰显“野心”的口号——让慈

善成为时尚。

首次的明星慈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

功,参与的明星们非常支持,他们纷纷捐

出自己的物件来参与拍卖。那次活动让

《时尚》的客户们深受感动,有人问苏

芒,你们明年还做慈善拍卖吗?如果做

的话我们可以特别定制一些东西拿给你

们拍卖。

明星和客户的支持,让苏芒决定将

这个活动继续做下去,每年都做。虽然

每年的慈善夜只有一个晚上,但苏芒和

她的同事们却要为此准备七到八个月的

时间。做广告、写文案、买礼品、拉赞

助、请明星、定场地……苏芒和她的伙伴

们在忙碌中获得的却是一种“超强的满足感

和力量”。

2011年对于中国慈善界来说是一个多

事之秋,是信任危机降到谷底的一年。很多

朋友劝苏芒,“你多累啊!明星慈善夜的活

动为什么不能两年办一次呢?正好可以歇

一歇,也把今年躲过去。”苏芒有过短暂的

犹豫,但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她

想,如果做慈善的人都在这个时候退缩了,

那么谁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

从2003年参与的明星寥寥、汇集善款

16万余元人民币起步,到2013年集合了时

尚界、影视界、企业界以及传媒界四百余位

项级人士、获得善款超过6200万元人民币,

“芭莎明星慈善夜”十年间募集善款超过了

21亿元,资助无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扶助

许多贫困母亲重拾生活的信心,帮助灾后群

众重新获得美好生活,成为中国最大规模和

影响力的民间慈善活动之一。在一些人眼

中,“芭莎明星慈善夜”是一个名利秀场。

但苏芒说,如果华服背后是一颗美好的心和

真正慈善的行动的话,就应该为他们鼓掌喝

彩。

2005年,苏芒获得年度中国慈善家提

名;2007年苏芒联手中国100名最有影

响力人物,向民政部递交百位名人《申请

中国慈善日倡议书》,并获得国家慈善最

高奖项——中华慈善奖;2012年,苏芒被

中国慈善年会评选为“慈善推动者”;2013

年1月,苏芒获得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

助基金会颁发的“慈善贡献奖”;2013年4

月,苏芒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

模”奖。十年前的苏芒刚开展慈善事业时

提出的口号是“让慈善成为时尚”,而如今,

她说,下一个十年,她希望和大家一起实现

更大的梦想——让慈善影响中国,“我从来

没想过有一天要停办‘芭莎明星慈善夜,

没有什么困难能打败我们坚持不懈致力于

慈善的激情,我们会共同度过更多个10

年,拥有无数的纪念!”

编辑/刘柳

苏芒 时尚 明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