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彰显中国“新型大国观”
卞文志
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主场外交的新盛事,也是全球合作共赢的新起点。此次会议将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瞩目5月的北京之约,与会的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沿线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期待着转化时空的“一带一路”建设迎来新的起航,期待着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焕发新的生机。世人皆知,“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的国际合作倡议,高峰论坛也是首次主办,两个“首次”赋予本次论坛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会议主题展现出东道主的胸怀与智慧,道出各国同舟共济、迈向繁荣的共同愿望。
春赏其花,秋登其实。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从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到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从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到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纵贯古今、统筹陆海、兼济天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着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见证了知行合一的中国担当。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敦促各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地区经济发展,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
习近平在2017年1月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自“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不过,尽管“一带一路”建设获得实质性进展、建设成果日趋丰硕,但还应看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走已是当务之急。
当前,全球化处于不确定阶段,“一带一路”作为维系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已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达到了超出预期的进度和成果。习主席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深刻论述,为办好高峰论坛、加强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无论是聚焦合作、重在落实的议题设置,还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办会理念,无不体现着东道主分享发展机遇的智慧,契合了各国实现共同繁荣的关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自有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对接,实现了良好开局。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和越南的“两廊一圈”构想、柬埔寨的“四角”战略、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发展战略、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倡议、“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有关规划等实现对接。另有不少国家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国内企业在参与中收获颇丰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商务部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43个国家有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合计29.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4.4%,较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952份,完成营业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同期总额的49.2%。
4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称: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1年3月开行以来,连接中国和欧洲大陆的中欧班列,目前已开行列车3682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骨干通道。X8086次列车从成都到波兰,全程9800多公里,预计運行14天左右,比传统的海运线路压缩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双向对开线路明显增加,就在4月上旬,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首列汽车整车过境班列已抵达连云港转道出海。截止目前,包括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在内,全国24座城市已开通中欧班列线路46条,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4座城市。为实现中欧之间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运力保障。
4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又报道,来自中远海运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完成亚欧航线集装箱货运量为360多万标准箱,比十年前增长了近70%。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亚欧航线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贸易航线。目前,中远海运集团已经开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航线116条。增加班次的不仅仅是来自中国方面的货船,在浙江洋山港,这里等待进港的国外船只也是排起了长队。从中国出发,终点是欧洲,这条连接亚洲和欧洲,运输距离超过2万海里的海运线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线路。今年前三个月,正是凭借着这条中欧之间的海上运输线,一度低迷的波罗的海指数也迎来了2014年以来的第一个高点,涨幅接近4%,突破1300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抓住机遇,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国内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额与订单量大幅增长,基建、能源、道路交通等领域合作项目占比较高。金融行业也积极加入其中。如中国银行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跟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420个,意向性支持金额超过947亿美元,在境外成功完成30亿美元等值债券发行定价,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一带一路”相关信贷项目。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些公司分享到的“一带一路”红利已在企业营收上有所体现。商务部人士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企业到国外市场挖掘商机,在“全球资源配置”需求的倒逼下,将会推进中国企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程。中国企业将逐渐从产品输出扩展到全产业链输出、绿色价值链输出等,并在构建新的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体系进程中,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形象、产品附加值等。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寻找这一倡议带来的新机遇,制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以赢得先机。银联国际日前宣布,与白俄罗斯BPS-Sberbank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提升银联卡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服务能力。在去年底举行的“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暨“一带一路”合作发展论坛上,与会者讨论了跨国公司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和挑战、在“一带一路”合作发展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从一开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就明确表示要坚持原则,通过与沿线各国加强对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沿线国家踊跃参与“一带一路”
去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肯定“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的作用。不仅“一带一路”的表述进入到联合国文件,而且“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联合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从中国提出倡议至今,许多国际组织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在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还有望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的报告,勾勒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投资方面的基本面貌。报告称,2015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额为145.3亿美元。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在对外投资流量中占比最高达到15.17%。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区位分布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盟)、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中东欧地区吸引我国投资的起点较低,但增长迅速;在产业方面,能源、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是中国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领域。在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总额中,前十大项目投资额占近43%,而这些项目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國有企业,项目较好契合了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刚刚落幕的广交会一期展览上,共有“一带一路”沿线的24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364家、展位616个,占进口展区参展企业比例约58.7%、总展位数比例约61.72%,环比均略有增长。本届广交会对沿线国家采购商直邮邀请量约占直邮邀请总量的48%。在相关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相继对接下,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双边合作得以推进,产能和投资合作得到加强,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体现出“一带一路”与他国战略对接的成效。倡议所提出的“五通”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大量成果落地。
据报道,在中国和相关国家的积极推动下,一批重大“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工程相继落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合同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车等龙头公司签订了一些道路基建领域重要项目订单。中国交建2016年来自海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237.70亿元,约占公司当年新签合同额的30.62%;中国中车2016年新签海外订单合计突破200亿元。
(责编 孙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