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Daft Punk 最后的这张专辑中,他们如何用 40 年前的方法创作 Disco?| Cover Art

网络 2021年02月25日 18:13

唱片封面(Cover Art 或称 Album Art)在流行文化中,不仅是指纸质封套或是唱片外包装上的图案,经典的唱片封面设计,被认为是设计师与音乐家独特的视觉传达途径,因其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自由,不少带有政治性、议题性的封面设计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Cover Art 栏目以唱片封面为流行文化场景带来的影响为主题,分享与唱片封面相关的故事。

2017 年,在第 59 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现场,Paris Jackson 在介绍 The Weeknd 与 Daft Punk 一同登台演出时,引述了父亲 Michael Jackson 的名言:「星辰永不消亡,它们不过是融化成宇宙的韵律,以生命起舞。」

三天前,Daft Punk 通过发布短片《Epilogue》宣告组合正式解散,四年前在颁奖台上的那次短暂露面,是这对传奇电子乐二人组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尽管已经曲终人散,但可以预测的是,Daft Punk 对于流行音乐的影响仍将继续:在本期 Cover Art 栏目中,HYPEBEAST 除了将与大家一同回望 Daft Punk 成立至今的伟大航程,从日落大道上的广告牌到澳大利亚乡村小镇 Wee Waa,深入专辑《Random Access Memories》创作幕后,探索 Daft Punk 在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可能上所作出的大胆尝试,以及他们究竟是如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声音连结在一起的?

百万美金专辑

Pitchfork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数字音乐的技术进步始终都是推动音乐产业革新的重要动机:更低的制作成本、更强的声音可塑性和更自由的创作可能,计算机正逐渐成为「无所不能」的乐器。

2005 年,Daft Punk 在完成了《Homework》、《Discover》和《Human After All》三张专辑之后,开始探索音乐创作的下一个方向;思考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他们开始批判自己赖以为生的数字创作模式,并否认了计算机作为「乐器」存在的合理性,宣称将要回到 1970 年代,使用原始的录音方式呈现出一张全新的电子乐专辑。

Daft TraxRandom Access Memories

简单的一句「采用原始的方法录音」听上去可能充满了艺术家式的偏执追求,但其背后代表着的是更繁复的制作流程、更高昂的制作预算以及 Daft Punk 从未尝试过的创作模式。预料到了这张专辑的难度,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张专辑会一做就是 8 年,而他们上一张专辑《Human After All》的创作仅仅用了 6 个星期。

Disco 的进步精神在 1980 年代几种混乱的电子音乐形式中延续了下来,House、Techno 和 Hip-hop 启发了 Daft Punk,并创作出《Homework》这样具有相当先锋意义的专辑;时隔 20 年,Daft Punk 踏出「返璞归真」的一步,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演出中的 Daft PunkJason Merritt/Getty Images

2006 至 2007 年间的《Alive 2007》巡演不仅是推动整整一代美国流行音乐人专向电子舞曲的关键时期,令 Daft Punk 放弃使用数字创作技术的转变也发生在这期间。演出现场的声音处理往往需要经过从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再回到数字信号的多轮转变(conversions),在到达扬声器之前,原始声音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而《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创作过程,就是 Daft Punk 对于模拟信号(analogue)的学习成果。

Ollie Millington/Wireimage

「理解模拟信号的过程不仅是在寻找过去的声音,也是在试图呈现当下最好的声音。」在设计专辑的理念时,模拟信号的使用就一直是这个项目的重要部分。第一次同期录音时,Daft Punk 就决定不再使用任何插件,「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相同的插件,因此一旦涉及插件,就已经陷入同质化竞争中去了。」

Daft Punk 的成员 Thomas Bangalter 和 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 坚信,在乐手演奏音乐的节奏和纹路里,可以提供无限细微的差别,而这也正是机器无法创造出来的:「代码无法重建从相对有机的技术中产生的变量,电脑里的所有操作都是可以回溯的,但生活是一连串事件,只发生一次」。这对电子乐的先驱组合想要激励更多音乐人再次拿起真正的乐器,而非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创作。

Arcade Fire 在一次演出中扮演 Daft PunkC Flanigan/Filmmagic

Daft Punk 开始自己着手改造、订制模块合成器(modular synth),使用 Oberheim OB8 和一个 Juno 106 进行创作;而在这时,使用 LFOs、包络滤波器和模拟延迟等在模拟合成器上创造声音几乎是一种已经消失的艺术形式。

在 1970 年代后期的许多 Disco 专辑中,军鼓(snare)的音色往往很柔和,而 Daft Punk 想从一开始就获得最好的鼓声:通过选择合适的麦克风和前置放大器,在合适的位置上录制,混音时尽量少地 EQ……这是一种非常古老、原始的做法。为了获得最自然的声音,Daft Punk 甚至将录音环境都尽量还原至 1970 年代:在满是地毯的录音棚里录制,这就是当时的样貌。


演出中的 Daft PunkKevork Djansezian/Getty Images

曾经致力于创造属于未来的声音的 Daft Punk 这次决定将过去的声音带回现在,他们邀请乐手根据自己的灵感进行即兴演奏,在得到的律动(groove)上再进行编辑,创作出歌曲的架构,甚至择用了一系列现代编曲的方式进行创作,使用现代甚至超越现代的手法将来自过去的声音交织起来,形成了专辑《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雏形。

专辑的合作阵容堪称豪华,The Strokes 乐队主唱 Julian Casablancas、Chic 乐队主奏 Nile Rodgers、Animal Collective 的 Panda Bear,再加上 Giorgio Moroder 和 Todd Edwards——以至于参与了《Get Lucky》创作的 Pharrell Williams 和参与这首歌现场版演绎的 Stevie Wonder,Daft Punk 邀请到了所有他们喜爱及仰慕的音乐人参与了这张专辑,用以向影响了他们音乐的先驱者们表达敬意。

「我们是音乐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Thomas Bangalter 说。「Guy-Man 和我相识于 28 年前,那时我们还年轻,友谊的形成是基于对艺术和音乐的热爱。《Random Access Memories》就像一个青少年的幻想,试图与音乐家和艺术家一起创作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也拯救了我们作为人类和音乐人的生命。」

Daft PunkRolling Stones

完成了最终的混音之后,声音工程师 Peter Franco 和 Daft Punk 团队的 Sam Cooper 一同驾车横跨整个美国,将母带从洛杉矶护送到东海岸,「这是确保其他人不会碰触这些艺术品,也不会通过安检的 X 光机和金属探测器的唯一办法。」Peter Franco 说,「如果其中有什么闪失,我想我会改个名字然后改行去哥斯达黎加当个潜水教练。」

在 2013 年前后,主流听众还极少将专辑的制作方式列入自己选择音乐的标准里,《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发布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声音工程的看法:无数饱满的细节令这张专辑听起来「价值一百万美金」,然而 Daft Punk 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透露,这张专辑的制作成本远不止这个数字。

复古营销与日落大道广告牌

Daft PunkPitchfork

日落大道 The Sunset Strip 是位于洛杉矶和西好莱坞比佛利山之间的一条长达一英里的公路,从 1960 年代开始,这条公路就一直在流行音乐领域占据有重要地位。

唱片公司 Elektra 首先注意到了道路两旁矗立着的不少广告牌,并开始使用一系列视觉效果突出的设计宣传公司旗下乐队,这一做法很快形成趋势:The Doors 和 The Bealtes 成为这些广告牌的第一批主顾,Led Zeppelin 和 Frank Zappa 紧随其后,一支又一只乐队使用异形设计、实体道具和灯光系统来制作越来越夸张的广告牌,推动着创意的极限。

好景不长,随着 MTV 的崛起和唱片出版业的改革,日落大道在经历过十余年的鼎盛之后陷入低谷;如今,日落大道旁的广告牌大都被 Apple、Netflix 和 Marlboro 这样的品牌占据,但黄金时期的日落大道始终都在音乐人心目中有着一席之地,其中就有 Daft Punk。

The Sunset StripPitchfork

2013 年 4 月 9 日,Daft Punk 全新专辑《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巨幅广告在一夕之间占领了日落大道,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纽约的 Bowery Street 和伦敦 Old Street——两者同样是在当代艺术及街头文化领域有着特殊意义的街道——两周之后,专辑的主打单曲《Get Lucky》发布,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占领了 46 个国家单曲排行榜的榜首。

从传统音乐广告着作《Rock N Roll Billboards of The Sunset Strip》中汲取灵感,Daft Punk 用 1970 年代的老式营销手段向主流娱乐兜售来自未来的音乐。

《Random Access Memories》大幅招牌West Hollywood

《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发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漫长、最具创意且最昂贵的专辑营销案例之一,而这张专辑的品质也在豪华的营销方案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首周超过 34 万张的全美境内销量和四个格莱美奖足以用于反击大部分的质疑。

邀请到与 Daft Punk 合作多次的设计师、导演及视觉艺术家 Warren Fu 操刀制作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封面设计没有过多的修饰:象征着两位主创的头盔结合,在封面的左上角以流畅的白色字体标注下专辑名称。这个设计首先在 3 月 2 日的《Saturday Night Live》广告预告片中出现,然后就是上文提及的日落大道,随后在 4 月 12 日的 Coachella 主舞台上,人们首次听到了 90 秒版本的《Get Lucky》。

在 Wee Waa 举办的专辑发布会Getty Images

Daft Punk 为新专辑的发布筹措了一个发布派对,地点选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 Wee Waa,这个常住人口只有 1700 人的乡村小镇在发布派对前夕涌入了超过 4000 位 Daft Punk 的乐迷,人们在巨大的 Disco 灯球和由 Daft Arts 打造的灯光设计下跳舞,共同见证这一 21 世纪最重要专辑之一的正式面世——尽管在发布会的三天前,Daft Punk 就已经通过 iTunes 发布了整张专辑,但仍然有不少乐迷希望能将惊喜保留至最后一刻。组合的这一做法也被视为对发行公司 SONY 和整个唱片工业的挑衅,成为这场处处反其道而行的推广活动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Daft PunkMarc Grimwade/Wireimage

「这张唱片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及打破城市和乡村、音乐类型或任何类型分类之间的障碍的想法。」Thomas Bangalter 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在一个仿佛如同虚构出来的小镇里进行这个活动,是这张专辑故事的一部分,这是如同电影的场景。」

电视广告、马路招牌再加上荒野派对——在 1970 年代老式营销和团队刻意为之的神秘运作下,Daft Punk 拿出了一套契合专辑气质的营销方案;成长于 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的 Disco 音乐运动期间,目睹着它从开放的地下音乐场景,到被工业纠缠、同质化然后迅速崩溃的整个过程,Daft Punk 深知商业运作的危险性,不得不以最谨慎的态度对待;但隐藏在头盔下的毕竟不是精密的机器,Daft Punk 又是如何始终安然游离于商业的边缘,逐步完成自己的艺术目的的?

再见蠢朋克

Daft PunkPitchfork

Darlin’ 是 Thomas Bangalter 和 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 在 1992 年组建的乐队,名称来源于 The Beach Boys 乐队的作品《Darlin’》,当这对组合开始尝试使用鼓机与合成器进行创作时,「Daft Punk」诞生了,名字则来源于 Dave Jennings 在《Melody Maker》中对 Darlin’ 乐队的负面评价。

在组建之初,于音乐风格上毫无头绪的 Daft Punk 试图从前辈音乐人的作品中撷取灵感,上至 1940 年代黑人灵歌到 1980 年代的电子乐,无论是 Primal Scream、Brian Wilson 还是 Romanthony 都是他们的学习目标;Thomas Bangalter 的父亲 Daniel Vangarde 是一名 Disco 音乐人,为这一时期 Daft Punk 的努力指明了方向:他曾在 1983 年左右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厚 Kraftwerk 风格的电子乐作品,这样的影响也延续到了 Daft Punk 身上。

演出中的机器人 KraftwerkJohn Macdougall/Afp Via Getty Images

长久以来,Daft Punk 全罩式头盔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一设计的提出是在《Discovery》专辑时期,由 Daft Punk 旗下创意公司 Daft Arts 的 Paul Hahn 携手法国导演组合 Alex Courtes 和 Martin Fougerol 共同设计,由工程师 Tony Gardner 和 Alterian 为其安装了 LED 灯光系统。时值千禧年前后,数字音乐攻城略地的时期,这套充满未来感的服饰很快受到乐迷的欢迎。无论音乐风格上的沿袭,还是以机器人的概念形象出现,Kraftwerk 对于 Daft Punk 的影响可见一斑。

「由于机器人并不是人,也不是一个具象化的『偶像』,所以它会像镜子一样把人们投向舞台的能量反弹回来,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演出的乐趣,而非聚焦在我们身上。」头盔为 Daft Punk 和他们的观众间建立起了物理的边界,「在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的情况下改变世界,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自我幻想。」

早期的 Daft PunkJohn Macdougall/Afp Via Getty Images

「因为头盔的匿名性,我们与观众间的联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有一次 Thomas Bangalter 在接受 Pitchfork 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喜欢成为先驱者,但问题是当我们太过超前时,这这样的联系就不是在当下发生:在 Coachella 的演出上,我们可能仍然领先人类 5 年,但那一刻,这样的联系发生了,这是我们觉得最同步的一次。」

Alex Courtes 和 Martin Fougerol 的头盔设计手稿Input

Daft Punk 对于「机器人」形象的管理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的音乐版权及形象代理都通过自己旗下的 Daft Trax 授权,因此 Daft Punk 对自己的每一次商业合作都有着完全的掌控力,确保形象不会遭到滥用。

在为数不多的合作案例中,《Random Access Memories》发布前 Daft Punk 与 Hedi Slimane 主持下的 Saint Laurent 合作打造的音乐合作成为最受关注的跨界合作案例之一。在此之前的很多年,Hedi Slimane 一直在为 Daft Punk 打造演出时的服饰。

Daft Punk x Saint Laurent Ad CampaignSaint Laurent

此外,[email protected]、Medicom 和 LEGO IDEAS 等名厂也都曾为 Daft Punk 推出过合作款玩具,在二级市场上均享有极高的声誉及转售价格。

Medicom Toy x Daft PunkMedicom Toy

如何平衡艺术目标与商业可能似乎一直是如今音乐人无法完美解决的矛盾,Daft Punk 却凭借《Random Access Memories》交出了教科书般的答卷:于音乐细节上的耐心打磨,于合作对象的严格甄选,再带着开放且严谨的态度拥抱商业,就是他们成功的经营秘诀。从多次拒绝 Coachella 的邀约,直到打造出 Daft Punk 自觉完美的「金字塔」视觉系统,才最终在 2006 年首次登上 Coachella 的主舞台,并以惊人的姿态改写了主流音乐人对于舞美设计重要性的认知。

演出中的 Daft Punk 和「金字塔」Wireimage

规模越来越大的现场演出装置和越来越高的演出门槛,2010 年在纽约市的 Madison Square Garden 演出后,Daft Punk 再也没有举办过专场演出。近年来,成员 Thomas Bangalter 和 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 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音乐领域的探索,两位主创的发展方向也出现了偏离,直到本周一,他们宣布解散。

「如果你不经常交流,人们往往会注意到更多。」一如职业生涯中极少接受采访,Daft Punk 这次同样没有任何官方文字声明,而是用他们在 2006 年拍摄的影片《Electroma》中的片段《Epilogue》向乐迷们道别。在短片配乐《Touch》的最后,歌词重复着「Hold on, if love is the answer you hold.」,落寞的机器人消失在夕阳中。

这也是直到《Random Access Memories》专辑中才有的温情时刻,在乐队的大部分时期,Daft Punk 始终都以「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形象为人熟知;但在《Human After All》及之后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里,似乎是机器人体内人性觉醒,冰冷的电子乐开始变得温暖。

Coachella 上的 Daft Punk 乐迷Frazer Harrison/Getty Images For Coachella

电子乐的自我革新往往容易形成对技术的赞颂,而忽视它的源于是属于人的一部分,忘记了它的来源是自由,是对于跨越所有种族、性别及音乐风格的接受与包容。当电子乐开始成为数码世界的一种生活方式,勇敢地回望自己的来路,就成为 Daft Punk 音乐里无数闪光点中最难能可贵的一个。

无论如何,长达 28 年的乐章已经到了尾声,Daft Punk 用四张富含深意的专辑讨论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乐迷们也将永远记得这对仿佛来自异星球的电子乐二人组。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