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也逼婚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8年07月24日 21:18

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 逼婚事务组 ,屡逼不改判7年

闹闹

一到假期或过年,很多被“中国式逼婚”弄得不胜其烦的人,就会对国外的大龄单身青年羡慕嫉妒恨。“没人追着问那些不想回答的问题,真是太幸福了。”可你真的以为逼婚只是中国特色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来自吉林的金明淑已经在利物浦学习工作了五年,她的感想是:“英国人的逼婚压力更让人难受。”

父母:不逼你,可我担心你

我决定到利物浦大学读医学研究生时,已经25岁。老妈原本是不打算放行的,用她的话来说:“讀完研究生,你还要实习、找工作。等到稳定下来,能考虑结婚问题了,也该‘奔三张了吧?到时候,可别怪我没体力帮你带孩子。”我笑而不答,怎么也不好意思告诉老妈,我之所以选择出国留学,其实部分原因正是为了躲避她喋喋不休的催婚。

后来跟同学黛西聊起这件事,她居然能够理解,难道英国人也搞逼婚这一套?黛西笑着解释:“我妈可从来不会像你妈说得那么直接,但她很会旁敲侧击,时不时暗示你一下。其实,这种方式也挺让人累心的。”

黛西有一个年长7岁的姐姐,是中学的物理老师,为人精明能干,只是因为生活方式有点“宅”,所以还没有男朋友。黛西的老妈倒是不逼女儿,只是偶尔当着黛西姐姐的面叨念一下自己的“辛酸”:“你爸去世之后,我真的感到很孤单,幸好还有你们姐妹俩在我身边。那些一个人终老的人,将来肯定应该更难熬吧。”每次黛西老妈聊起这个话题,黛西的姐姐都恨不能马上给老妈张罗一场“黄昏之恋”。

英国人非常讲究尊重彼此,即便是家人之间,也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过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谁会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然后收获幸福和快乐呢?既然明着指手画脚行不通,那么就讲究点策略,听不听在你,至少你要知道我有些担心,善意的提醒总没有错。如果提醒也不管用,别急,还有办法。

伊芙琳是我观看利物浦队主场比赛时认识的女球迷,36岁仍然是单身状态。父母虽然从不说些什么,可去年圣诞假期伊芙琳回家过节的时候,竟然发现餐桌前,多了一张陌生的面孔。老妈满脸堆笑地介绍:“还记得亚历克斯吗?早前就住在咱家楼下,后来搬到其他社区了。亚历克斯的父母出国度假,临行前让我邀他过来吃圣诞晚餐。”

伊芙琳在脑袋里努力搜索着往事,但却一无所获,谁还会记得30年前的事呢?看得出来,亚历克斯也有些尴尬,他身上那件圣诞老人图案的外套泄露了一个秘密:这绝对不是一次偶然的见面,怎么看都像是两位母亲精心策划的一场邂逅。估计她们是从《BJ单身日记》得到的灵感,这剧情真的不要太雷同哟!可惜的是,伊芙琳和亚历克斯并没像《BJ单身日记》里的两位主人公那样终成眷属。好在伊芙琳的老妈也不以为意:反正心意我是尽到了,能不能玉成好事,全看你们两个人的造化。

没有另一半,父母会感到担心,会积极撮合;有了另一半却不结婚,父母照样会感觉心里不踏实。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医。英国人应对逼婚,也有自己的锦囊妙计。

我的助教爱德华38岁,与做会计师的女友凯蒂已经恋爱三年,却还没有结婚的打算。爱德华的老妈于是变成了凯蒂的“铁粉”,凡事都要把凯蒂的名字挂在嘴边。“带凯蒂来参加我和你爸的结婚周年纪念派对吧。”“看凯蒂对你侄子哈维的模样,她将来肯定会是位好母亲。”有一次,她居然拉起凯蒂的手,一脸“迷妹”模样地对爱德华说:“这么漂亮的手指,不戴钻戒太可惜了。”搞得爱德华一脸苦笑,无言以对。

去年新年,为了避免再次遭遇尴尬,爱德华花费50英镑用来装饰女友的无名指。他给凯蒂买了一枚戒指,虽然与婚戒无关,但如果能用一枚假的订婚戒指赢得耳根清净,换来老妈脸上舒心的笑容,那简直是赚到家了。

和爱德华预期的一样,去年,他们终于度过了一个宾主尽欢的新年。直到今年夏天爱德华终于将凯蒂手上的假订婚戒指换成了真的,爱德华的老妈都不知道自己一直被一个美丽而善意的谎言所蒙蔽。

专家:逼你,是为了你好

除了来自父母的隐形催婚压力,英国人还要承受那些所谓“专家”的碎碎念。他们虽然并不是你的家人,可是很多时候,他们似乎比真正的家人还替你操心和忧虑。当然,也会搞得你一个头,两个大。

研究生毕业后,我申请到了一家科技创业公司的工作签证,塞缪尔是我的工作搭档,41岁还落着单。其实像他这种情况,在英国算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早于2015年,在英伦三岛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单身人数就已经超过了非单身人士的数量。塞缪尔的父母都不觉得儿子单身是个问题,可有些人却不答应。

有一天,塞缪尔哭丧着脸,指着网上的一条新闻标题给我看:单身容易引发犯罪。有点耸人听闻。再往下看,原来是曼彻斯特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的观点。按照这位专家的理论,单身人士因为不需要赚钱养家,所以责任感差,抵御诱惑的能力较低,更容易走上歪路,从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塞缪尔感忿忿不平:“不结婚怎么就成了罪过?从出生到现在,我可是一直都奉公守法,连狗狗都没有伤害过,凭什么要把犯罪率升高怪罪到我们这些单身汉身上?”

我也觉得有点过了,却不知要怎么安慰他才好。谁知没过两天,塞缪尔又跟我分享了一位伯明翰专家的研究成果:单身会对国家经济造成损害,GDP会掉。塞缪尔呵呵了两声:“大家不买东西,消费力下降,怪我喽?这个锅,我不背。”

事实上,英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站出来拿“单身”说事。理由很简单:近些年,英国的经济增速乏力,人们感到越来越不幸福,追根溯源,越来越庞大的单身队伍就上了负面榜单,终究要找只替罪羊来平息民怨呀。不少和塞缪尔一样的单身人士当然对此十分不爽,毕竟被归咎于拉低国家经济这种大事,恐怕没人能高兴得起来。

相比于较真儿的塞缪尔,客户妮科尔倒是更加坦然一些。不过,她也有被专家们搞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因为这些人总爱说一些能让她瞬间血压升高的要命话。这些话的威力,明显要比“你为什么还不结婚”更让她感到焦虑。

单身的妮科尔39岁,正是对健康开始敏感的时候,可是有些专家偏偏喜欢戳她这个“死穴”。有一次谈完业务后,妮科尔急切地问我:“你看我最近是不是胖了点?”我上下打量她半天,摇头否定。但她还是不放心:“你千万不要骗我,我可是不能胖的,专家说没结婚的人更容易发胖,对健康不利。”

我哑然失笑:“别听他们的,我怎么觉得那些结了婚的人反而更容易体重超标呢!”妮科尔低头不语,我以为她被我说服了,不料她却又抛出一个问题:“专家还说不结婚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而且更可能早死。你说我是不是应该找个人嫁掉算了?”

天呐,这可真的是逼人赶紧结婚的节奏呀!和这些英国专家相比,我老妈的逼婚招数只能算是小儿科。回想几天前她在电话里问我:“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你难道都不会有想结婚的念头吗?”当时的我还能用“去别人的葬礼,我也并不会想死呀”来卖弄一下幽默。可如果她跟我念这些专家们的吓人语录,我估计就真的要紧张半天了。毕竟已经上升到性命攸关的高度,还能继续保持淡定的人,不多。

社会:结了婚,就都好了

2017年英国《卫报》所做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8%的英国单身狗曾遭遇过各种各样的不公待遇。似乎整个英国社会都站在已婚者一边,他们给单身人士送上的箴言是:“别再撑了,还是结婚吧,结婚可是好处多多呢。”

亚当是我去纽卡斯尔联系业务时认识的朋友。我们聊天时,他抱怨最多的,就是被要求周末加班。而事实上,“没结婚的人理应多做贡献”的观点已在英国大行其道。有一次亚当又被老板分配了额外的工作,他刚稍微皱了下眉头,对方便立即使出杀手锏:“你不是单身吗?加班肯定没问题呀。”搞得亚当相当无奈。

亚当还经常被派去外地出差。有了應酬客户的社交任务,他也往往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单身狗?身累心更累的亚当时常感慨:“为了睡到‘自然醒,我是不是也应该找个女人结婚算了?”

除了职场歧视,让英国单身者头疼的问题还有很多。同事朱丽娅非常喜欢打保龄球,可是申请团体会员时却被拒之门外,因为这家保龄球俱乐部只针对已婚夫妇,并不接纳单身者。没结婚还不能参加社交?不能打保龄球了?用如此奇葩的理由来虐单身狗,也真是没谁了。

让单身者觉得憋屈的,还在后面。奥利弗是我读研究生时的同学,前两天听到他正准备买房,原本想表达一下羡慕嫉妒恨,可电话打过去,奥利弗却像是霜打的茄子。“好像没戏。地产经纪说第一套房的首付比例为22%,算起来有6万多英镑,我暂时还承担不起。”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地产经纪给奥利弗支了一招:结婚。因为夫妇共同还款的话,银行更容易放宽贷款额度,贷款的审批速度也更快。最诱人的是,贷款利率还能降低。地产经纪帮奥利弗算了一笔账:如果他有太太,银行提供给他的贷款额度相当于他一个人申请时的五倍,这样一来,他就能顺利筹到房款的首付,距离买房梦想就又近了一步。

贷款经纪公司L&C;曾经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在英国,竟然有多达200万的人是为了买房才结婚的。看来,为了“房事”而在结婚和离婚之间大费周章的,并不只是中国人。

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社会对于单身者的友好程度,明显要低于已婚人士。很多时候,如果单身狗们想要享受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和福利,那么对不起,您最好还是先完成婚姻注册再来。

每次谈到这些,同事弗雷迪都会抱怨连连。仅仅因为没有结婚的缘故,他的车险账单就要比那些结了婚的人高出许多。还有加入健身房、乡村俱乐部的优惠折扣,作为单身的他也无权享有。尤其是入住酒店客房,他居然要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多花房费,简直太没天理了。

有人做过统计,英国单身者在很多社会福利方面都会遭遇隐形歧视,他们每年要比已婚者多支出5000英镑,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人选择一辈子独身,那他就要比已婚者多花25万英镑。觉得不公平是吗?那就快点找个人结婚吧。

编辑郑佳慧

柳云龙 女孩 刘若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