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该不该打?

伴侣 2018年07月04日 15:24

别人家 熊孩子该不该管

山药蛋之没有派

4月27日,发生在四川遂宁一辆公交车上的“熊孩子”被打事件迅速发酵,引起网友热议。事件的起因是一名7岁的男孩在公交车上耍闹,无故连踢同车一男子三脚,遂被该男子暴打。后经乘客制止和报警,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后无大恙,男子被刑拘15天。此事经报出后,约8成网友表示“打得好”,甚至连孩子的父亲也表示“该打”。

熊孩子,该不该打?你怎么看?

代表人物: 陈妍,38岁,亲子关系 咨询师、国家育婴师

主要观点: 今天你不对孩子狠,将来有的是人对他狠

虽然知道孩子有错在先,但是看到视频之后,我还是本能地站在孩子那一边。

我相信绝大多数妈妈都跟我一样,看到孩子的头被一个大男人踩,心肯定都碎了。

孩子有错,该教训,但这个男的下手也太重了。一个成年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下手没有轻重,所以警察和法律会让他付出代价。

可是孩子呢?虽然孩子踢人不重,但也能明显看出他是故意的,而且这样的行为,肯定不止一次。踢人的三次,他也是在小心试探,如果对方没有反应,他可能还会再踢第四脚,第五脚。

看到新闻之后就有很多想法,最大的疑惑就是:孩子的父母去哪儿了?

父母在场。

但是当孩子第一次踢别人的时候,父母并没有上前制止,也就是说父母一开始觉得孩子没吃亏,所以默许了这种行为。

这种默许才是造成这起事件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比如:剪高空安装工人的安全绳索、推孕妇看会不会流产、把别人家孩子一个人关进电梯等等。

每当孩子犯了错,大家要么原谅,要么就是象征性地说说是家长的教育没到位,可是具体会有什么惩罚,好像也没有下文。但是这次这个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相信他这辈子肯定都不敢在公交车上踢人了。

可是这种学习的代价未免太惨烈了一些,而追本溯源,这个代价应该要由孩子的父母来承担。如果父母不承担,那只好由社会这个大学校来教。

所以就有那句话——今天你不对孩子狠,将来有的是人对他狠。

我的孩子今年9岁,我也习惯性地总认为他还小。天下当妈妈的,即使再通情达理,也一定是护犊的。所以,你就更应该管好自己的娃,不然遇到这样的事,后悔都来不及!

如今,很多扭曲的三观充斥着网络,这个案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从新闻评论、到微博、到贴吧,支持打人的比例都不小,满眼皆是指责父母教育失调的评论,其中不乏恶毒的攻击。

闹心是其次,重点是这个事件让我看到一个孩子出门在外的危险性。成年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出门会遇上一个什么样的人,何况孩子?有些人虽然是潜在危险,但是不惹到他,也是安全的。那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谦逊有礼,不动手动脚,不嘴碎叨叨,是不是比那些动不动就惹是生非的孩子好很多,点燃危险的人和事的几率就小很多?

代表人物:三倍氢二氧一,23岁,知乎用户

陈志斌,41岁,律师

主要观点: 罚不惩谓之纵恶

知乎上那个爆贴,是我写的。我来还原一下这个事情:去年中秋节的时候,我姑一家到我奶奶家来做客。我嫂子当时怀孕四个月,正站在那儿跟我聊天,突然被我姑家那60公斤的大胖孙子从背后狠推一把!我嫂子一声惊呼往前倒去,幸好我就站在她对面,我跪倒死死地架住她才没摔着,我膝盖都擦破了。我嫂子驚魂未定地问胖孩为什么要推她,熊孩子满不在乎地说(还吃着我买的零食):“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你会不会也流产。”

接下来大快人心的事儿大家伙都知道了,我把那熊孩子揍得找不到北。

效果就是过年的时候熊孩子死活不来我们家,在我奶奶家见到我溜着墙根就走了,并且不敢靠近我嫂子半步。

对付熊孩子就要以暴制暴,打到你老实!

可大人不这样想,我姑到现在还跟我奶奶抱怨我当时把她孙子打得背都肿了,说什么孩子才11岁,还小不懂事,跟孩子斤斤计较算怎么一回事云云。有些大人不懂,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从“好孩子”变成“熊孩子”的过程 ,其实都是踩着“熊父母”的脚印,跟着“熊父母”的身影走过来的。

而没有规则意识的熊孩子会怎样?他会不知何为底线,会因为好玩、好奇、自我发泄而为所欲为,骄纵蛮横,无畏无惧,甚至做出伤害他人性命的事情。

你不管教你的孩子,他伤害了我的家人,那对不起,我就要替你管了。

“当孩子伤害了别人,造成了损失,法律会因为他是孩子而规避责任吗?不会,家长要为孩子的不当行为买单。孩子总归会长大,当‘熊孩子长成‘熊大人,你还有多少能力为他的作恶买单?” 陈志斌在留言区写下了这段话。从事律师行业15年的他是专业处理民事纠纷案件的,这些年接手的案子中不乏熊孩子干的“好事”。

前不久,陈志斌所在的律所接到一起案子,一个小孩把停在路边价值300万的豪车划了,警方一调查,一共有9辆车被他划了,维修费需上万元。联系到孩子父母,其父声称无力承担高额修车费用,希望车主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遭车主拒绝后,竟说了一句“你们关他好了”。

目前,就索赔问题还在协商中,陈志斌说,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孩子的监护人需要为这些侵权行为负责,肯定不会一句“你们关他好了”就了事。罚不惩谓之纵恶,贫穷和无知不是逃避惩罚的借口,如果父母平时教育到位,告诉孩子破坏他人财物的严重后果,这样恶劣的事情就能避免发生。有些伤害本可以扼制在最开始,别等到打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后悔就晚了。

代表人物:鹿宁,26岁,画家,设计师

主要观点:你是一块镜子,不是一个拳头

从小,我的父母没有打骂过我,印象中,他们总是耐心地跟我讲道理,而且,父母教育我要做好的事,要守的规矩,他们自己都做得很好,所以在我心里,很抵触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我觉得暴力解决不了暴力,你暴打一个孩子,他或许不敢再做这件事,可他心里就会有这样一种观念:只要有人做得不对,我就可以施以暴力,因为别人就是这么对待我的,拳头可以解决问题。这叫作“以暴制暴”。

上回去一家餐馆吃饭,隔壁桌的小孩一直拿脚踹我的椅子,我对小朋友很客气地说:“你可不可以不要一直这样踹阿姨的椅子呀,阿姨这样坐着很不舒服”。孩子的妈妈听见了,一把就揽过了自己的孩子,还很不屑地瞟了我一眼,可能心里觉得这个人真小气,这么大个人还跟小孩子一般见识。我当时真有点儿不高兴了,我对她说:“这位女士,请你照顾好你的孩子。”那位女士立即强硬地反驳道:“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大人有大量,这点儿小事就别计较了。”我听完懵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强盗逻辑思维?

虽然我还没有为人父母,但其实我也懂小孩子闹是正常的,关键就在于家长的思维,家长应该是懂事的,对于自己小孩给别人带来的困扰,没有真诚的道歉,反而还责怪对方心胸狭隘,真的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我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要让孩子成长为懂礼貌、有规矩、充满温暖的小孩,那就要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示范。

昨天在微博里看到一个暖心的新闻,一位父亲,发现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于是写下道歉信并留下全部书款40元给书店。

道歉信里这样写道:“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由于贵店门没开,我把钱放在信封里面了。对不起。”

另一个父亲,坐在后座的孩子将酸奶盒随手扔出窗外,父亲知道后随即在安全路段靠边停车,返回将酸奶盒捡起,放回了车内,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还有一位母亲带孩子坐飞机,因为害怕孩子吵闹打扰到周围的旅客,便给所有旅客发了一份小礼物,里面装着耳塞和小糖果,并附上了一张妈妈以孩子的口吻写的小卡片,向其他旅客说明情况:你好!我刚刚一岁半。这不是我第一次出门旅行了,可是独自带我的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

这位妈妈的举动被同机的乘客发到了网上,得到了网友的表扬,能得到这么多赞赏,关键就在于她没有像其他一些带有强盗逻辑的家长,觉得孩子打扰别人也不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生活中,家长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被孩子深深记在脑子里。我们得自觉承担起照顾、养育、教导等种种责任,这种责任无关家庭经济,无关社会地位,无关多少现实无奈。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是别人的。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要将过错都推出去,重要的是教孩子怎么样做人。你让孩子看到你做人做事的态度,孩子便像一块明镜般如实反射出你的样子。

代表人物: “家长口袋”

主要观点:惩罚需要技巧,别做无效惩罚

现在的教育理念主张不打孩子,实行“零体罚式教育”,甚至很多国家立法禁止家庭教育里体罚孩子,可以说,父母管教孩子,不再是家庭的“私事”。说心里话,谁都不愿打孩子,毕竟是心头肉啊!但孩子的种种行为真的让人难以忍受,我们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治理熊孩子,这是一个需要逐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先自省一下,为什么家长一遇到熊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打一顿呢?

因为这是人最本能的情绪发泄方式,攻击别人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也有家长觉得在孩子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一下将孩子打怕,形成恐惧的条件反射,就会长记性了;或者是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比如打人了,家长再将孩子打一顿,其实是打給对方看,对孩子抵罪性的惩罚;还有家长是在乎自己的面子,觉得自己无法制服一个孩子而觉得非常没面子。

打孩子是最简单直接粗暴的方式,往往会很奏效。但个人的情绪管理千差万别,我们之中不乏有些家长从惩罚孩子变成了家庭暴力,在提倡儿童权利保护的现代社会,一方面不主张对孩子教育实行家庭暴力,但另一方面一味的宽松也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应遵循平衡之道,有时,有技巧的惩罚对孩子来说也许比讲道理更有用。

生活中,很多父母多以抵罪性的惩罚,比如:孩子把玩具打翻,弄得到处都是,妈妈发完火之后,惩罚孩子去小房间站禁闭,以此来抵罪,而自己开始收拾东西。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有体会到自己犯了这个错误给妈妈带来的麻烦,下次也并不会记得,只记得自己被站禁闭了,觉得很委屈。

惩罚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以回报性的惩罚为原则。

这个例子中,妈妈需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之后,自己去收拾打翻和弄乱的玩具,孩子下次便会记得需要小心一些。当有必要惩罚孩子的时候,这种惩罚最好建立在回报性惩罚而非抵罪型惩罚之上。比如:打骂别人的孩子可以在家长了解事情原委之后,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道歉并禁止他和其他小朋友来往,以此来惩罚他;不收拾被自己弄乱东西的孩子,可以没收他的东西来惩罚他等等。

合理惩罚的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一点:孩子只需要说“对不起”的误区。

生活里很多孩子在犯错之后觉得自己只要说了“对不起”就抵消掉了自己犯的错误,甚至很多家长也这样认为,孩子都已经道歉了,还要怎样?其实,说“对不起”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带孩子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孩子打翻了隔壁桌的菜,有的家长在骂完孩子之后让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就了事了,孩子也觉得自己已经道歉了就可以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无异于将孩子直接打一顿,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而让孩子去收拾自己打翻的菜,妈妈也可以帮助他,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主动解决问题,反而有更好的教育意义。

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学习以适当和适应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行为榜样,也许我们的孩子便不会那么熊了。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孩子 秦海璐 柳云龙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