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把酒黄昏后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04月26日 18:41

是东篱把酒黄昏后么?-南山一游

凌小汐

随着舌尖的婉转,我不禁暗自惊心——陶,是悠然醉意;渊,是尘缘之薮;明,是玉壶冰心。

陶渊明是名士。纵观名士生之渊薮,又分入世与出尘。以心之明镜观辨清浊深浅,入世乃众人皆醉我独醒,出尘为众人皆醒我独醉。而前者,是修为;后者,是情调。两者的隔膜之中,飘荡着的,是魂魄一样的酒香。

陶渊明的饮酒诗一共有二十首,皆与酒相关,却又独立成篇,各有真意,亦非一时所写,所谓笔墨挥洒,全凭兴致。在诗前,他所作小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此时,他已辞官归田多载。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日子过得清贫而淡泊。隐逸的生活,虽让他与救济苍生的伟大理想相去甚远,但还是迎合了他那“性本爱丘山”的思想本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事,不完满,却安然。更何况,他还有酒相伴,有菊可赏。

南山之侧,云霞织锦,草树成章,日夕入幽谷。东篱之下,一帘清风,几处闲田。生活,是如斯简单,如斯娴静。

相传陶渊明在他的草屋前后遍植菊花,一入秋季便可收获满目佳色,情意葳蕤。他还嗜酒如命,凡有友来访,只要家中有酒,必与人同饮,又每饮必醉。若此,酒,用以解忧;菊,用以忘物。结庐于乱世之中,亦可不染车马喧嚣、名利权贵,怡然自足,陶然自得。

宋代朱熹有言:“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的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苏轼亦如是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光阴百代,高情千载,可谓深情中肯。

元嘉四年(427年)秋,六十三岁的陶渊明淡然离世。在经历二十多年的隐逸生活后,他终于将身心全部归于自然。此后,世间的每一朵菊开,都有东篱的香气。

明代画家张鹏绘有一卷《渊明醉归图》,观来就满纸醉意。仿佛他真的去了一趟东晋,又独偷了几分陶公的风貌与神韵回来。

图中,一位醉眼蒙眬的老者,由一个童子搀扶着,缓步走在松风飒飒的山道上。树木枝叶很是粗犷,与他们的衣物线条相互对应,宛若倒影。那童子有年华赋予的结实,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手中举着一枝折下的新菊,像举着一面带有姓氏的旗帜——想来,作者是以此来表明老者身份,陶渊明是也。

而那老者,则是袍袖低垂,须发飘逸,微翘的嘴角里,隐约露出几丝笑意,恍然之中好像刚与身边的童子交代过什么,神情中藏着一闪即过的自嘲苦涩,压在时间的波纹里。如那画上两行题字:“酩然尽兴酬佳节,指恐梅花催鬓霜。”

黄花过去,梅花来。绿鬓不禁秋,流年不经老。而那珍贵的醉意啊,就像菊花绽开的暗香,是时光的考验,更是岁月的恩泽。

李易安写,东篱把酒黄昏后。良人不在,还是要对着菊花饮一点儿酒的。这样的醉意,是暗香盈袖的;相思,也是暗香盈袖的。在秋天极美的黄昏,菊花开得最是懂人意,那菊花酿的酒,也有了琥珀之色。一切,都是可以经得住光阴稀释的——包括这暗香,这醉意,这情感,这诗词。

黄昏后,鸿北去,日西匿。多年后的重阳日,南宋的词人刘克庄,在他的菊花酒里,终于懂得了东篱的真意与忘言,也懂得了李易安的美丽寂寞。所以他说:“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生活 光阴 南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