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子:品一段茶韵书香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04月04日 02:08

茶韵书香

子沫

小编心语:你说你爱江南的春雨,我说我喜欢塞北的秋风。你在清幽的庭院里品人间百味,我在广袤的原野间细数落叶秋声。寻寻觅觅的脚步只为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北方南方,你的心总会停留在某个地方。

去年四月,去了一趟苏州。午后,去园子里喝下午茶。这种园子,不似名园那般人潮汹涌,而是躲在巷子深处,静中求静。

这处园子原是一座探花府,保存完好,深宅大院,曲径通幽。可以喝茶,中西结合,比较随意。普洱茶、甜品和水果,精致几碟。亭台水榭,石榴花开,疏疏翠竹疏疏影,一株数百年的古树旁观着岁月的变迁。

我找了临水的位置坐下,慢饮普洱。在手机里存了几曲苏州评弹,跟这个园子很是相宜,慢慢饮,慢慢听。我现在对旅行的概念是越来越静态,只是一种体验,从平日生活中跳脱出来那么一下午,从一地到另一地。于我总是相宜。

园子里有一家小小的图书室,书的品位都还不错,书无论从哪一页读下去都是可以的。

坐在园子里喝茶时,翻看到一段关于江南的人和庭院的描写:“刘先生家里响亮肃静,妇孺无事不到中堂与前院,我去总见刘先生一人在右厢房,里间是书室及寝息之所,外间是起坐间。他吃饭总独自在这前院厢房里吃,精致的四碟,必有酒,一厄为度,唯女儿捧茶递巾侍候。刘先生用的东西都精致,一盒印泥十五年如新。他借给我一部书,唐朝慈恩大师的,又送我字画,亲自用一张报纸来包,亦包得周正。他放一样东西,都有定位,好像乾坤定位。”一段文字细细读下来,忍不住在园子里发了一个悠长的呆。

在探花府园子里喝了两三个小时下午茶,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到了隔一条街的另一个园子里。也是一座老宅,也可以喝茶,碰巧看到几位步入中年的老同学在那儿聚会拍照,一人一份下午茶,慢慢饮,聊几句体己话。也许周末花两三个小时坐动车过来,小聚一会儿,不劳神费力,不用大吃大喝,园林深处坐坐定,饮饮苏式菊花茶,吃块软糯甜品。老同学,以这样的方式相聚才有时光的味道,才配得起岁月的沉淀,真好。

两个园子逛下来,再去甜品铺,吃上一杯红豆双皮奶和一碟鸡爪。这个铺子,开了多少年,不知道,一直是那个样子,三张台,旧旧小小的,两扇窗临河,竹帘,一小盆植物,叶子在风中微微浮动。我对这种开了很多年、没有被小资同化、没有被过度装修的小铺子一向兴趣满满,经营得久必然有它的原因,不跟风只是因为底气。

常常看到苏州的老街开什么酒吧,开什么时尚店或是艳俗的旗袍店,我就感觉有些不值,是为了流行吗?有没有一条灵动的小街,完全是地方特色:一家临河小茶店,盖碗茶,干净的桌面,一人份,茶好水好人好;一家苏式甜品店,不要烘什么蛋糕面包西饼,就是苏式糯米甜品,配上一盅茶,也是干净素朴,不跟别人一样;再可不可以,有一家隐在园子深处的评弹店,老式桌椅,听曲静静听就好,园林深处,几声鸟鸣,几点人声,一杯清茶,不绝于缕;纵使是旗袍店,也不要那么流俗,用色可不可以稍微内敛一点,可不可以引导一种审美?有一朋友,曾从台湾带回深灰的面料,做了一件低调的旗袍,很简洁,被识货的人看到,赞叹不已。各有特色才是长久之计,人是因为特殊性而存在,若千人一面,还有什么趣味?

东西 如新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