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不行,少拿情怀说事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04月04日 12:09

实力不行,少拿情怀说事

杨奇函

某985工科男给我留言讲,由于一直奉行“君子不器”,所以他在大学期间,专业课从没好好学过,而是看了很多文史哲之类的书,以至于成绩很烂,现在就业面临压力,为他的“情怀”付出了代价。

如今,“情怀”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它已经成了无数在某方面能力有硬伤,而又不愿意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的人逃避现实的遮羞布。

逃课打游戏被包装成了“追求恬淡的生活”,挂科退学被表演成了“沿着乔布斯的步伐”,逃避家庭责任被展现为“不向世俗低头”,玩物丧志被标榜为“坚守儿时梦想”。

为什么我们会热衷于给自己披上一个情怀的外衣呢?因为太多的时候,我们无能、懒惰,而且虚荣。因为无能,我们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短板;因为懒惰,我们又不愿意承受高强度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获得应有的进步;因为虚荣,我们既不希望大家看到我们的无能,又不希望大家看到我们的懒惰。

于是,我们诉诸“情怀”。我们总是需要一些廉价的精神鸦片来麻痹真实的自我带来的痛苦。这痛苦包括明显无能的耻辱,沉溺现状的焦虑,面对责任的懦弱,认清现实的惶恐,吹弹可破的虚荣,苦心经营的体面,等等。

当满是精神压力的我们拿“情怀”说事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坦,因为“情怀”把我们的一切“不行”“不能”“没机会”都变成了“不屑”“不值”“无所谓”。我们披着情怀的外衣,就可以对我们明摆着的短板说:“我不想要而已。”或者对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我不向世俗低头。”

比起辛苦地磨炼技能赚钱养家,我们直接以精神高贵者的姿态否定财富的意义不是更轻松吗?我们与其刻苦磨砺自己为人处世的品格和技巧,不如直接“不向虚伪的世界低头”,进而活在我们自以为是的幼稚世界,这样不是更轻松吗?既然数学公式那么难搞,工程技术那么晦涩,每天读两本普及性的人文读物,一边显得自己特别,一边奚落学霸,岂不是提高幸福指数多快好省的捷径?

蔡康永有一个关于“梦想”和“妄想”的论述:“如果一想到就怨怼、就不甘、就掉进无力感,那只是一个和我们实际人生无关的妄想;如果一想到就来劲、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东西要学、有障碍要排除的,那才叫梦想。”同样,如果你一想到你的情怀,就疲倦、惶恐、抱怨,那是虚伪的情怀;而如果你想到你的情怀,满满都是切实可行的操作,清晰可见的方向,按部就班的前进,那你的是真情怀。

情怀的基础,从来不是无能、懦弱和逃避;情怀的前提,从来都是实力、勇气和担当。一切真正的情怀,都是以勤勉努力、踏实进步、及时内省、当仁不让等为表现形式的。平心而论,当我们拿情怀说事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是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抓狂,还是真的对真诚直率向往?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是对财富和权力不屑,还是我们不敢面对我们能力的平庸、出身的平凡?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是肯为了艺术和文学义无反顾,还是只是我们无奈于数理难题的智力和精力的硬伤?

实力不行,少拿情怀说事。一切用“情怀”当自身能力和品质遮羞布的行为都是可耻的和可悲的。泛滥的虚假情怀不仅伤害了真情怀的高贵和尊严,也伤害了自己的品性和未来。如果你嫌自己掩耳盗铃的嘲笑声还不够大,想想那一句:“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生活 情怀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