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在天涯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04月04日 19:54

春日在天涯李秀峰-李秀峰国画作品展精彩亮相北京琉璃厂

张诗群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李商隐的这首《天涯》,像贾宝玉游太虚幻境饮的那一种酒:万艳同悲。春已深,日已斜,满园芳菲,已开到荼。那是一个春日傍晚,那是海角天涯般遥迢的他乡,在漂泊异乡辗转幕府的某一天,写诗的人有一颗悲怆的心。

春和景明,韶光灿烂,是适合远游的季节。李商隐的大半生,一直在远游的路上。他如果有无忧的生活和理想的仕途,似这样的春日远游在外,便是愉悦的,他可以把韶光当作流水来挥霍;但是,如果心底有悲意,再好的春日也是看花两眼泪,远游便是羁旅漂泊。

春日在天涯。春日和天涯,一个极温暖,一个极孤单;一个极明媚,一个极平凉。把美丽放置在寂寞的底色上造成的效果,是文艺性的凄艳。

春天里,李商隐远在海角天涯,远到长安城无法遥望的地方。流寓幕府,是生活所迫。这生活,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也是郁郁不得志的官场生活。

这本身便有几许悲凉意。展眼望去,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外的那个旅人,他是一个断肠人。

不知道400多年后,马致远写小令《天净沙·秋思》时,是否受过李商隐这首《天涯》的启发。“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与“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总觉得有些相似的意境。也许,羁泊他乡的人,在孤旅中独对夕阳西下,会有一种相同的凄怆情怀。

李商隐的凄怆来自更深的心伤。他的一生是个生不逢时的错误。少年时他姿仪俊雅,才气夺人,却早早失怙,缺失了亲情的温暖照拂;许多赏识他才华的贵人将他邀至幕府,那些温暖是这凉薄人世间春日乍现的阳光,但他们纷纷离世或遭贬,恩旧凋零,旅宦凄怆,只剩他独自摇曳在绝径,品味这乱世凄凉。

在徐州,卢弘正待他有知遇之恩。他在幕府,像一尾鱼融入了一片温暖的海洋。但他还没来得及感恩,卢弘正便去世了。忽然间,风吹云散知己凋零,茫茫天地间,只剩他独自一人悼春伤怀。那宛若朝霞照梁的明媚春光,瞬间变成了一鞭残照。满目是日薄西山,流水逝波。这时游宦在外,倍添了孤独的距离感,这距离是迢递高城,天涯阻隔。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莺啼,应如流水般清脆婉转,那是明媚的春之声。在伤心人耳中,那涧水般的鸣叫却正是它伤春啼哭的声音。于是悲剧的效果,骤然涌现。悲哀啼鸣的莺啊,请掬几滴清泪,祭奠那枝头最高的花朵。

明明是春物昌昌,却要泣红谢幕,玉殒香消。李商隐的很多诗都有这种哀艳的悲剧性。他的美学修养,已潜移默化成为他写诗的一部分。

蜩螳乱世,断肠人在天涯。悼春,伤时,哀世,它们交织成一缕惆怅的寒烟,在这短短20字间袅娜飘荡,像失意人扯不尽的愁绪。

生活 春光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