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向花前低首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04月03日 17:07

此生之向花低头

李娟

江畔的梅花开了,有暗香盈袖。

微风吹在脸上,少了几分寒意,柳丝在春风里肆意飞舞,就想起吴冠中先生的一幅画《春如线》。千丝万缕的线条铺满画面,如急雨,如裂帛,如彩绸,如春风。再点染几滴桃红,几丝柳绿,春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无数线条,不就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吗?画家用抽象的线条表现柳枝和春风,多么奇妙的构思啊。

春风一吹,就把花儿都唤醒了。

粉红的桃花,像是乡间要盛装出嫁的新娘,她脸上的烟霞比桃花还要艳丽。《诗经》中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桃花盛开的季节,美丽的女子要嫁去夫家,与他牵手一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雪白的梨花立在白墙黛瓦的屋前,我和妹妹在树下玩耍,一阵微风吹过,花瓣落了我们满身。妹妹伸着小手去接花瓣,笑眯眯地问我,姐,梨花像不像雪花啊?那时,站在花树下的我们不知道各自的命运,一转身,花丛中的我们,都不见了。

春天里,我去湘西凤凰看望一个人。沱江江畔开满了雪白的七里香,朵朵素净,清芬暗盈。我采了一束七里香敬献在沈从文先生的墓前。我记得沈先生说:“我学会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其实,正是沈先生教会我认识美,理解人生。是他的文字,牵引我走进文学的青草地,我才闻见了花香,听见了鸟鸣,看见了碧水连天。

江水清澈见底,湘女的歌声像燕子一样徘徊在水面。坐在水边的大青石上,读他写给张兆和的书信,听见他说:“三三,你若坐过一次这样的船,文章一定写得更好了。”“三三,我回来时,我不会使你生气面壁了。我在船上学会了反省,认清楚了自己种种的错处。只有你,方那么懂我,并且原谅我。”碧水初生时,我读到尘世最美的情书。她欣赏他的才华,懂得他的善良、正直、倔强、痛苦,从而怜惜他,敬重他,疼爱他,荣辱与共,相惜相怜。在七里香开满江畔的春天,我看见在沱江江畔漫步的他们。

芒种过后,春天就结束了,花儿慢慢凋谢,女孩们忙着送花神。在江南水乡,至今仍保留着这样的习俗,还有祭祀花神的庙宇。这一天,是闺中少女的一大盛事,所有女孩都打扮得花团锦簇,好像要和花儿比美一般。她们将五彩缤纷的彩线和丝带一一绑在树枝上。满目绣带飘摇,花枝招展。姑娘们更是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送花神,是东方文化里一种典雅唯美的情怀。送别春天,也是少女在惜别自己短暂的青春。

我们看得见繁花盛开,碧水连天,也看得见花谢花飞,落英缤纷,这是一瓣绚丽的生死美学。这也就是人生。

静夜里,翻阅老树的画,穿长衫的人立在花丛前,背着手,低下头,轻嗅着花儿的芬芳。花香袭人知昼暖,陶醉至极。画旁有诗:“名利来了总还去,此生只向花低头。”令人莞尔,说得真好,多么矜持和骄傲。其实,我也是那个画中人,此生只在花前低首,只向世间一切美好的生命低首。

结语

春天是花的舞台,花是春天的主角。

乡间的油菜花灿然如海,少年时期的桐花依旧在回忆里烂漫,走入花的世界,去感受生命的花开花落与岁月的起落沉浮。来吧,朋友!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与你共赴花期,不负季节馈赠的美。

文章 他说 朵朵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