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备忘录”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03月30日 02:35

张峪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关于暴政与仁政,有这样一段话:“对官场上的贪官污吏实施严刑峻法,他们就不会欺压百姓。这样做,对官吏虽有些残忍,但对老百姓来说,我实施的就是仁政。”

这段话是对太子朱标说的,不到100字,写在一张纸条上。

像这样的字条,朱元璋用得特别顺心顺手。天下未定时,他喜欢写,并将它收藏起来;即使登上皇位,他也将这些字条贴得满书房都是。字条内容涉及广泛,有打仗治军的点子,有治理国家的想法,就连某个将士平时的不当言行也被记下来。

在大位初定之时,朱元璋要分封天下,这些字条就帮了他不少忙。自古马背上得天下的君主,攻城拔寨容易,封官授爵困难。朱元璋同样为分封之事烦恼,他必须按照君王驭人之道去做,自然难说公道,也自然是怨声载道。大帅汤和手下的两位大将因未封侯,顶着他的名义闯宫鸣冤。

朱元璋不慌不忙地掏出那些陈年小字条,对他们当年的言行一一陈述。

“至正十五年,蓝山战役,千总刘大林,滥杀无辜商旅九人,劫其财,并谎称是元军奸细,总误战机两次。”

“至正十七年,张士诚进攻湖州,千总李名卫醉酒迎敌,致使南关失守。被撤职后竟然大发怨言,说还不如投到张士诚那儿享福去。”

听完朱元璋的话,两位骄悍将军瞄了一眼他手中的字条,羞愧无言。

朱元璋随时随地写这些字条,哪怕是睡至半夜,脑中灵光一闪,他即披衣起床,马上将它记下来。即使是吃饭,桌边还放着毛笔与纸条。

有一次,他与刘伯温一起吃饭,桌子上却放着一篮子的筷子。刘伯温很是纳闷。吃到中途,朱元璋不知想起了什么事,搁下筷子,拿起笔就将它记在纸条上。可当他拿起筷子时,筷子上已染上了墨汁。因为朱元璋没有将毛笔放回笔架上,而常常随手放在筷子托上,所以侍者替他准备了多双筷子。

朱元璋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大小事情及时记在小纸条上,就能识长短,知明暗。

这些小字条,就像他的一个“备忘录”,也是一个治国锦囊,虽然内容单一,字数不多,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 字条 筷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