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儿”的葡萄牙老房东
美副国务卿携中国女儿祝贺中国国庆
贺萌
老房东又来邮件了。这一次,他给我的邮件这样写道:亲爱的中国女儿,我魂牵梦萦的事情,就是再回到中国。
老房东是个60多岁的葡萄牙老学究。50岁时,他凭着对中国的一腔热爱,跑到北大学了两年汉语。回国后,在一所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开了课程,研究中欧关系,还收了一些关门弟子学说中国话。
里斯本研究中国的学者并不多,老房东因此成了使馆的常客,交了不少外交官朋友。我去留学之前,他又主动提出把房子租给我们。
我们几个人抵达里斯本的那天深夜,老房东开着自己那辆有些年头的小车到机场接我们。他叫曼努埃尔,非常普通的葡萄牙名字。后来只要遇到叫曼努埃尔的人,我都会觉得,他跟老房东有点像。
老房东的长相也很普通,身材清瘦,个头不高,硕大的眼睛,淡蓝灰色的眼珠向外凸,一副金丝眼镜架在高鼻梁上。一见到我们,他就张开双臂,一边喊着“你好!你好”,一边强行给我们来了个贴面礼。
后来我发现,除了“你好”,老房东运用自如的汉语词汇,大概只有“便宜点儿”“马马虎虎”“我爱你”这几句。虽然是北大毕业,但用两年的时间学好一门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对一个50多岁的人来说,确实不容易。
尽管说不好汉语,但老房东一路上还是坚持用汉语跟我们对话。实在说不明白的时候,就在纸上写拼音。
老房东租给我们的,是他岳母的一套两居室。到了住处,已经是后半夜两点多了。一路上舟车劳顿,时差逼人,我和另外一个姑娘已经困顿得眼皮直打架,可老房东还是坚持要把房屋设施的使用方法,都给我们介绍一遍。
厨房里的冰箱、炉灶、烤箱、洗衣机、热水器,房间里的电暖器、电视、电话,老房东已经提前都贴上了纸条,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怎么用,底下还写着错误百出的拼音。这一点真让人哭笑不得,好像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一样。
接着,老房东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国际电话卡,要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打完电话,老房东拿出一式两份的租房合同书要我们签字,合同里把家里的设施都列清楚了,甚至精细到了几个枕头、几只碗。除了收取押金,他还没有忘记收取刚才那张电话卡的钱。
后来,我们发现,老房东在算账这件事情上,是非常严谨的。每到该收房租的日子,他就会准时出现在家里,手里一准儿拿着早就打印好的明细。他还会算清楚,我俩每人该交多少钱。因为我睡沙发床,另外一个姑娘睡席梦思,唯一的电暖器也是放在她房间里,老房东就会安排我少交些房租。
这样的事情,真的只有自己的老爸才会做到吧!
尽管跟我们明算账,但老房东还是很关心我们的。有时他下班后,会特意过来给我们送几个面包或者蛋挞,顺便检查一下我们的作业,正儿八经地辅导我们一下。年节的时候,会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然后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关于他在中国“北漂”的经历。
留学结束后,老房东与我保持着联系。过春节的时候,他会给我发电子贺卡,用拼音写上“祝您万事如意”;他把学生写的汉字拍照片给我看;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他介绍葡萄牙电视台的记者给我认识。他甚至把自己的课件、研讨会的发言稿都发给我。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对今日中国的研究。
老房东又来邮件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在信的开头称我为“亲爱的中国女儿”。这一次,他给我的邮件这样写道:亲爱的中国女儿,我魂牵梦萦的事情,就是再回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