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学:个性的故事,暖心的表达
旅行文学个性的故事,暖心的表达
宋燕
游一个陌生的国度,走一段陌生的路径,听一句陌生的语言,拍一张陌生的风景照,记一段陌生的故事。品尝夜的巴黎,踏过下雪的北京,拥抱热情的岛屿,搜集每一次的风和日丽,虚度每一段短暂的光阴,这也许就是旅行文学书的意义。
·跟着别人去旅行·
虽然“人生总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困于经济、工作、家事等原因,很多人还是不能进行这么任性的旅行。既然双脚无法踏上他乡,那么只能依靠心灵实现。
“校园女王”落落在2014年先后三次前往冰岛,历时26天,行程7000公里,拍摄了百余张图片,以摄影与散文的形式推出了《有生之年》。因为有了这样的记录,让无法踏足冰岛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旅行:冰川,雪山,冰湖,极光……一切尽收眼底。
·享受视觉盛宴·
翻阅以往的旅行书籍,我们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书籍厚重,内容详尽,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号字和景色缩微图。
而近日“治愈系小王子”安东尼推出的图文摄影集《尔本》,其中的图文就显得“宽敞”很多,基本可以达到一页一张的高清图片,让读者将美景尽收眼底。这本旅行文学书分为14个主题,每个主题配有相关的文章和图片,记录了作者在墨尔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24开的独特开本,不繁冗的文字,让读者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暖心的鸡汤故事·
传统的旅行书大都是按图索骥的工具书,而如今的旅行文学书则更多地向心灵鸡汤转变。表面上是游记,实则是要激发读者心里潜伏已久的梦想。
主持人大冰在2013年、2014年先后出版《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他在书中讲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刷新了人们对旅行的传统看法:原来旅行不只是吃喝玩乐,也是一种遇见——遇见暖心的人,听见温暖的事。
这类有图片、有故事的旅行文学书,让每个城市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旅行坐标,而是让人向往的理想国。
·穷游创造的奇迹·
在“穷游”这个词的普及度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的年代,我们认定的旅行标配是:积蓄要丰厚,酒店要高级,看景要导游。但背包客小鹏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创造了“不住酒店住沙发;不用导游自己走;没钱,甚至借钱也可以旅行”的奇迹。
背包客小鹏在《背包十年》中说,最初旅行时,根本没有积蓄,而是向朋友借钱。实践了一种最省钱、最深入、最让全球背包客热血沸腾的旅游方式:7年间,他走遍33国,花费4万多元,睡了100张沙发,经历了500次跨国情缘。
·体验另一种人生·
《打工旅行:一年实现一个梦》的出版让人眼前一亮。相比较以往着重介绍景点、解读风俗文化与寻找美食的旅行书,这本书更侧重描写在旅行中寻找自我的个人体验。作者吴非在新西兰做了十几份不同的工作:猎人助手、临时演员、餐厅厨师,他在当地打工攒了钱,便去旅行。
这些书中所写的生活方式也许不可复制,却可以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样本和人生启示:旅行不是花钱,也可以赚钱;旅行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出发,就会青春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