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创新

华人时刊 2017年12月26日 17:52

中国人该如何创新

贺强

应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汉君的邀请,上海上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日本代表黄亚南博士和日本大正大学大泽升教授,出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新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智库论坛”,并做了创新与企业文化的相关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亚琴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立行研究员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在本次论坛的报告中,黄亚南博士指出,任何企业的进步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将止步不前,经济将止步不前。那么,创新是什么呢?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相关的理论对此进行分析说明,但是企业一直以他们的发展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所以,对创新的深入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

早期对创新研究做出贡献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上个世纪初,熊彼特就强调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现在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在中国也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创新理论却有缺乏操作性的天然缺陷,因为“创造性毁灭”是一种不确定的发展,一次毁灭肯定能带来新的创造,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谁也无法确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创造。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事后总结创新的经验,但无法归纳出一条创新的法则,这反过来可以说,创新实际上是有无数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的。黄亚南博士举出iPhone的事例,形象地说明了这点。

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的时候,这款智能手机所采用的技术并不是当时最尖端的技术。iPhone刚出来时给人最震憾的是完全取消了键盘,但这样没有键盘的手机实际上在iPhone问世10年前,IBM就曾经推出过这样的产品了,而那以后,日本企业也相继推出了类似产品。但是,这些产品恐怕谁也没有记住,因为它们在市场上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为什么?是因为当时这样的尖端技术并不成熟,用户满意度非常低。为什么iPhone能够一举占领这个市场呢?那就是因为iPhone所采用的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用户满意度非常高。iPhone是不是创新产品呢?当然是,因为这款产品成功地整合了当时成熟的技术,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消费形式。没有键盘的iPhone成功地赶走了全键盘的黑莓智能手机,但是,我们能复制iPhone的创新吗?显然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熊彼特指出:创新是刺激用户新需求并努力去满足这种需求的行为。实际上这种刺激和满足是有很多角度和无数的方法的。比如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的超薄型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后,日本的技术人员打开这款产品惊讶地发现,在键盘背面竟然有40颗螺丝,如果是为了产品的牢固性,日本的研发人员马上就想出了多种途径和方法,都要比这些螺丝更有效。多一颗螺丝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增加出错率,还会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增加问题出现的几率。但是,苹果公司显示更加注重用户使用的满意度,所以強调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感觉。而日本技术人员的态度实际上是反映了日本企业对产品生产的态度,他们更加强调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际上,这也是日本企业的强项,是他们竞争优势所在。东京大学藤本隆宏教授把日本企业所擅长的部分总结为深层的竞争力,这种不为最终用户所能观察到的地方的竞争力是日本制造的秘密所在,是日本产品质量的保证。

日本企业凭其不可取代的质量保证,在很多领域里多占据了世界市场最多的份额。那么,这样的深层竞争力是如何形成的呢?从投入来看,日本企业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并不突出,往往只有他们销售额的5%左右,与欧美企业无法相比。从2000年以来,日本连续有17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有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科研水平正在下降,而且他们的科研经费也在萎缩。实际上在日本科研的主角是企业,日本企业承担了70%以上的科研经费,很多专利都是日本企业自己研究的结果。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日本企业所具有的深层竞争力不是简单地从投入多少可以看出的,实际上这与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黄亚南博士曾经在他的《谁能拯救日本》一书中指出,在最近的400多年历史中,日本形成了群体社会的文化,这种群体社会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其成员缺乏流动性,具有非常密切的相互关系,凡事都要求全体一致。这也让他们更加善于各种非正式的交流。这样的特点在日本企业的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让日本企业更加容易磨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互关系非常密切。这样的磨合就是深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不过,即便是拥有了深层竞争力,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轻松地获得世界市场份额第一的桂冠。那么多的领域在有很多企业都能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第一,如果没有创新也是不可能的事。可以说,能够占有世界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肯定会有无数的创新在里面。

提到创新,由于熊彼特和克里斯滕森都强调过破坏性创新,似乎只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技术才是创新,但哈佛大学Abernathy&Clark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现有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那样的通常型创新是更为常见的现象。比如,电子游戏市场的诞生就是通常型创新的典范。

现在蒸蒸日上的电子游戏市场的历史并不长,是从任天堂的机械怪手这个产品推向市场而诞生的。任天堂是始建于1889年的日本京都的一家生产日本传统游戏用品的企业,主要产品就是日本传统游戏的花札。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国民也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对游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任天堂的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以致于到了1960年代,他们有能力录用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但是,这些大学毕业生在花札生产企业里并没有用武之地,闲得无聊,大学毕业生横井军平就把工具箱里的零件组合成机械手状的玩具自娱自乐。任天堂的老板发现横井这样做后不仅没有批评他上班时不务正业,反而鼓励他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结果,机械怪手在市场获得成功,也促使任天堂成立了专门的游戏部门,最终促使了电子游戏市场的诞生。在这里,并不是全新的技术在引领行业的发展,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促成了一个新市场的诞生。如果任天堂的老板当时责怪甚至处分了上班时不务正业的横井,那么电子游戏的市场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出现。endprint

所以,可以说处处留心皆能创新。但是,创新需要有从业人员的危机感和使命感,那是最好的创新动机,还需要有宽松的氛围,因为创新不是用命令的形式所能办到的,会有很多的失败。因此,还需要经营者的敢于决策,敢于投资的魄力和勇气。创新具有很多的不可确定的因素,但一定会带来生产的进步。

大泽升教授从历史的演变中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而这种文化对日本企业的创新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两次改革开发的经验,一次是全面引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大化革新,一次是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明治维新。这两次对先进文化的引进显示了日本超强的文化受容力(转换力)。

在很长的时期里,日本并没有文字,所以日本直接从中国引进了汉字。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万叶集》就是采用汉字写成的作品。但是中文和日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日本最初是采用汉字的发音来纪录日文的,但是,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人们往往更加注意汉字表示的意思而不是它的发音,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就会产生很多混乱。“熟田津尓 船乗世武登 月待者 潮毛可奈比沼 今者許藝乞菜”是《万叶集》中的一首诗,但是这种用汉字记音的方式让人感到非常吃力。所以到了九世纪前后,日本就开始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来纪录日文,从而产生了日本自己的文字。汉字文化圈里,朝鲜和越南也都曾经和日本一样借用了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一直到十五世纪前后,才形成韩语和越南语的文字。尽管如此,日文并没有完全摒除汉字,可见,日本在文化的受容力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事实上,很多从先进文化来的东西,到了日本都被消化吸收进而产生出日本独特的东西。日本文化的受容量表现在全面引进(模仿),取舍,变革和创造这样的途径上。其中有一条非常显著,那就是什么东西到了日本都会变小。甚至连中药到了日本,也只要用一半的剂量就能医好日本人的病。韩国作家李御宁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缩小志向的日本人》非常精确的描述了日本文化的这样的受容力。到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这种文化受容力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火车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很快日本就成为世界上最热爱火车的民族。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佩里舰队当时给日本的幕府带来了一种1:2的火车模型,让日本的权贵们喜欢的不得了。当然日本没有条件自己修建铁路,所以日本就招聘欧美技师来为日本修建铁路。在1972年开通了日本第一条铁路。很快日本人就学会了自己修建铁路,但是日本的地理条件非常特殊,完全照搬欧美的经验并不可行,所以,日本很快通过取舍形成了自己的窄轨铁路。以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革,到1964年开通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干线铁路。现在日本还在继续前进,到2027年,日本还将开通磁悬浮铁路线。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日本文化超强的受容力。毫无疑问的是,日本文化的这种受容力就是日本企业能够不断创新的一种文化背景。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沈開艳博士对黄亚南博士和大泽升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报告,集思广益,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性参考意见。

韩汉君博士也认为两位的报告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参考意见,他十分赞同黄亚南博士关于能够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一定有很多的创新的论述,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重视这样的经验,鼓励中国的企业去争取世界市场份额第一的桂冠。这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扎扎实实地去创新,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责编 凌 云)endprint

东西 休闲 玩具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