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共建创典范 十年发展谱华章

华人时刊 2017年12月03日 11:17

2006年11月1日,江苏省苏州、宿迁两市签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协议,正式拉开了园区建设的序幕。十年来,园区工业投资年均增幅超过50%,业务总收入、工业销售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企业纳税等指标年均增幅超过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200%;累计完成到账外资近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近10亿美元。占宿迁市0.16%的土地创造了全市近4%的GDP和财政收入、7%的工业增加值和19%的企业所得税,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始终保持第一,实现了“七连冠”。

亲商理念铺就产业集聚之路

十年来,苏宿工业园区结合宿迁实际,充分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亲商”理念,以“亲商”理念招商,用服务践行“亲商”,在帮助客商获得满意投资回报率的同时,园区也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宿工业园区的主要承建方,派出了100余人参与苏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他们言传身教,行为示范,把“亲商”理念从苏州带到了宿迁。苏宿工业园区还与苏州、新加坡建立了理念传承的培训机制,每年输送20余人到新加坡参加软件转移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干部赴苏州培训。

苏宿工业园区还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园区行政审批服务手册、规划建设服务手册等流程文件,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细化到个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园区还推行项目帮办服务全程制,项目一旦签约,即确定帮办联络员介入项目帮办工作,协助企业完成从登记、注册到规划、建设、投产各阶段的手续办理。

截至目前,落户苏宿工业园区的各类企业共有101家,总投资310亿元,工业外资项目占比达66%,工业平均投资强度达每亩490万元。其中,台湾可成集团的3C机构件镁铝合金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已完成投资超过16亿美元,是宿迁目前外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日本尼吉康株式会社的电容器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是宿迁首个规模以上电子类日资项目;省内长电科技的半导体封装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26亩,是亩均投资强度苏北最高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这些项目构成了园区当前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高标准建设绽放园区新容颜

过去的十年,全区13.6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九通一平”,基本实现园区路网成格,交通顺畅。园区公舍、明日邻里中心、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功能配套设施建成投用;碧桂园、恒大绿洲、苏州壹号等10个房地产项目先后落户,通过十年的建设,苏宿工业园区由一片原生态的苏北农田成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新城。

苏宿工业园区建园之初就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2个总规划和商住区城市设计、工业区控制性详规、市政专项规划,后又陆续编制了供电、污水、公共交通等16个专项规划,实现了城市规划全覆盖。

园区在建设中,严格遵照规划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每三年左右进行一次修编。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理念,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同时,还邀请苏州市政设计院等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

十年来,园区建设高标准道路56.9公里、桥梁35座,河道17.5公里、闸站4座、绿化103万平方米、各类管线408公里;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1.8万平方米集中宿舍区、1.8万平方米邻里中心、5万吨污水处理厂、2座110KV变电站、3.5万平方米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其中110KV许庄智能变电站工程,从立项到建成投运仅用了8个月时间,创造了宿迁变电站建设速度新纪录。

精细化管理打造生态园区

夜幕降临,苏宿工业园区霓虹闪烁,灯光辉映。随着“一园一环、三纵三横”的商住区景观亮化工程和楼宇亮化工程的顺利完成,园区成功打造了宿迁最“靓”板块。

园区紧紧围绕“建设苏北一流低碳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总目标,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环节,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区域城市建设管理新格局。

园区城管局高标准落实“六位一体”环卫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扫、冲洗、人保的组合优势,以一二类道路为重点,进行平面洒水、立体雾化等全方位降尘应急反应机制,有效降低扬尘。实施美化工程,建设街头绿地,放置鲜花灌木130万株,营造出绿意充盈的城市环境。在全市首家实施雨污水管网闭路电视检测系统,每年对管道进行一次疏通清淤,每两年对管道进行一次全面CCTV检测,同时将园区4600多个窨井全部安装了防坠网。

园区在主干道和重点区域建成各类雕塑共15座,每一座雕塑都有着对城市文化不同的诠释。夜幕降临,象征着新加坡元素的“鱼尾狮”、代表着苏州文化的李公堤,以及宿迁的西楚霸王等,以现代高科技LED灯光为表现手法,通过炫丽动感的光影效果,在夜色中描绘出了一副靓丽多姿的画卷。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园区还投资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公交首末站、邻里生鲜菜场等,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其中,五指山路垃圾中转站投资约500万元,垃圾日处理能力达百吨,实现了园区生活垃圾统一收运。总投资60万元,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邻里生鲜菜场投入运行,菜场内设卤菜、蔬菜、水果、生肉、水产、面加工等各类摊位。

创新社区管理催生和谐园区

苏宿工业园区积极借鉴吸收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在社区建设、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坚持立足宿迁实际,逐步形成了兼具新加坡、苏州、宿迁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

目前,苏宿工业园区实行三级社会管理体系,分别是管委会、社工委和居委会。管委会成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负责社区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研究确定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社工委通过建设一定数量的民众联络所,承接有关部门下沉到基层办理的行政管理业务。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直接面向居民,在社工委领导下具体开展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

为做好基层社区建设工作,园区积极构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者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建立由居委会、公安派出所、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物业管理重大事宜。

苏宿工业园区还借鉴新加坡和苏州公共管理经验,创建民众联络所这一社区服务平台,集中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民众联络所主要依托邻里中心建设,坚持公益运营,确保便民利民设施优先配置。目前,园区共建成民众联络所2个,平均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民众联络所标准化配备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卫生服务站、图书馆、文体馆,全天候免费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开放。

十年来,苏宿工业园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园区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企业按时支付工资率、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保率均达100%,被省人社厅等六部门联合表彰为“江苏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是宿迁地区唯一的一家。园区始终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工作,十年来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工业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全覆盖,完成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在全省工业园区(开发区)中首家获批“省级安全社区”,目前苏宿工业园区正在申请创建“国家安全社区”。

(供稿单位: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

(责编 孙 波)

工业园区 宿迁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