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货币战:人民币能成为乱世英雄吗?

华人时刊 2017年11月23日 07:20

聚焦全球货币战人民币能成为乱世英雄吗

魏雅华

新闻事件:人民币成第七大全球货币

2014年2月28日,《证券时报》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重大新闻:《SWIFT:人民币超越瑞士法郎成第七大全球常用支付货币》。该文中说: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最新的人民币追踪报告显示,受益于美国及中国台湾市场的支付量增长,人民币已经占到全球最常用支付货币第7位。

今年1月份,人民币的支付价值活动占有率为1.39%,占据第7位,超越了瑞士法郎。而2013年同期人民币的排名仅为13名。

这样的新闻读来让人振奋不已。

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超越了22种货币,一举进入全球前十大支付货币排名中。

2014年1月的国际支付价值活动占有率前七名为:美元(38.75%)、欧元(33.51%)、英镑(9.38%)、日元(2.49%)、加元(1.8%)、澳元(1.75%)、人民币(1.39%)。

尽管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价值活动占有率进步形势喜人,可时至今日毕竟也仅为1.39%,与美元、欧元、英镑不可同日而语,更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的中国经济体地位很不相称。

不过,人民币的支付占有率增长势头确实来势迅猛。SWIFT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1月份,人民币付款额增加了30.6%,而所有货币的增长幅度为4.8%。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月份,如不包括香港及中国内地,美国的人民币离岸支付金额比重由2013年1月的4.1%增加至7.3 %。中国台湾的比重升幅相似,由2013年同期的3.6%增加至9%。所以,尽管占有率不算很高,但增速惊人。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等地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7月,国务院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的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2年5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于2013年第三季度首次跃居至1以上,正式开启了个位数时代。预计2014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将攀高至1.88%,有可能进入全球第五大货币之列。

日元和英镑国际化指数是4.3左右,人民币在未来两三年就有可能会超过英镑和日元,排位进入世界前五。从2013年情况看,RII处于稳步攀升趋势,年度增长超过50%,处于初始阶段的快速上升期。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达3.16万亿元,同比增长54.1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提高到1.95%。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支付功能也在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信贷以及国际债券市场上,人民币使用规模继续扩大,达到9152.21亿元和664.09亿美元,人民币直接投资累计高达1376.6亿元。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支付的全球综合占比达到1.39%,同比增长66.40%。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2.22万亿元。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研究,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在IMF报告的官方储备中有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下跌,坏事好事?

2014年人民币发生的最大的事,大概莫过于中国宣布人民币扩大汇率波动管理幅度和人民币汇率下跌。

当中国宣布人民币扩大汇率波动管理幅度时,许多人作出的预测是人民币升值加速,并预告了人民币在2014年初就会告别6时代,进入5时代。可后来所发生的事却与此相左。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创下历年最高的2.6%的季度贬幅,将去年一年的涨幅几乎打回原形。在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重归平静,基本维持在6.21-6.22区间窄幅整理。

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由人民币的单边升值和升值预期来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应该是实体经济的自主选择。其必要条件是汇率双向波动。一种成熟的、高含金量的货币就该如此。

从中长期看,人民币的升值尚未发出见顶信号,但升值绝不是单边的,也不是没完没了。

正是美国的穷追不舍,压迫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美贸易逆差,把人民币追成了疾如风快如电的闪电侠。把人民币追成了全世界不可多得的、金子一般的、升值速度最快的强势货币。

于是全世界都乐意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成了人见人爱的万人迷,美元却变成了“朝去暮来颜色故”的黄脸婆。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利大弊大?

2013年年底,外管局宣布中国外储余额达3821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当然是个无可置疑的好消息,它表明了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强大。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表明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支付能力的强大,外国人不仅可以放心地在中国投资,放心地与中国人做生意,还可以放心地借贷给中国,而无需担心其偿还能力。尽管中国所借的外债,也同时创下了历史新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外债余额为5.2625万亿元人民币(8631.67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4%。2013年外债余额同比增长约17.12%,增速高于2012年的6.04%。

中国的债权债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位,可离警戒水位,还差得很远。我们可以天天晚上睡得很香、很安稳。

2014年的中国,似乎并没有对这件事表现出特殊的喜庆之情。市场上有句大家都耳熟的话,叫“财大气粗”。可中国人财多了,气却并不粗。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心理成熟的标志。对这件事,中国人的心情很复杂,更多的是喜忧参半。

似乎中国人更多的感觉是,如此之多的外汇储备,孕育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我们所要寻思的,是如何安全地释放此种风险。每一次的汇率升值都会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缩水,中国年年都在心痛地计算,这一年因为汇率升值而给中国的外汇储备带来的损失。

仅2013年,中国便因为汇率升值而导致外汇储备缩水1140亿美元,这个数字己接近当年中国240万海陆空三军的军费开支!

连续多年,年年几千亿美元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不禁让人寻思,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究竟利大还是弊大?

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表明中国牺牲了自己国民消费和投资的机会。钞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实际上,中国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是在向外国(主要是美国)提供低息融资,充实了别人的现金流,须知我们自己的投资资本收益率高于美国。我们购买了巨额的美国债券,其额度超过了1.2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投资资本回报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1994到2003年间,全体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3.3%,而西方七国集团投资资本回报率平均只有7.8%,最高的美国也不过9.9%。

新增的外汇储备,不能以外汇的形式存在,否则,在外汇市场上,将会形成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巨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央行购进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就会形成巨大的货币供给量,这又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压力,造成输入性通胀。输入什么不好?输入通胀!

另外,因豪赌人民币升值,闻风而来的“热钱”,也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充满了风险。一浪又一浪的大规模热钱的流动,是中国楼市过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民币升值威胁中小企业生态环境

面对单边升值的汇率,我们的所有外向型中小企业,都在像烤全羊一般,翻来覆去地蒙受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购买力贬值的两面烧烤。几年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天天都在变,人民币的汇率天天都在创新高。

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它的影响是被成倍地放大了的。从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己超过了30%,其结果是,一件加工出口的毛衣,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约可赚到30元,而2014年利润己不到1元,甚至在赔钱。

在中国纺织品占据全球出口额25%的今天,纺织业的利润己菲薄到危及该行业整体的生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鲁、苏、浙、粤、冀、闽6省的调研结果显示,2/3纺企利润率已比纸还薄,仅0.62%,面临关门歇业。

2013年冬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从中国外向型中小企业刮来的寒意。

中国己成为世界主要净债权国,是喜是忧?

2014年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净债权国之一。

最新公布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13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59368亿美元,对外负债39652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9716亿美元,与2013年三季度末对外金融净资产18052亿美元相比,稳步增加。长期以来,中国国际投资头寸呈现为对外净资产,且对外净资产逐年大幅增加,2012年底中国对外净债权1.74万亿美元,全球第一,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一个对外资本输出的净债权国。

在我们的记忆中,中国一直实行的是审慎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长期以来是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常让国人自豪的是,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输入国。

每年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也显示,中国自1994年以来,基本都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1994-1996和2001-2004年间,资本项目顺差还是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或者说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

现在,中国似乎在一夜间成了对外净债权大国,是忧是喜?

其实,中国成为净债权国并不奇怪。

国际投资头寸状况,所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情况。因此,除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形式的资本流动外,还包括了外汇储备经营形式的对外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一国经常项目出现顺差,那么,同期包括储备资产变动在内的资本项目收支必然为逆差。

正是从1994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顺差,导致了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增长快于负债,逐渐由净债务国转变为净债权国。

中国与一些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具有高储蓄率倾向,加之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民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收支为顺差。

2014年4月4日,外汇局公布的数字是:2013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

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顺差虽然不是国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但有其必然性,国家对外资产也随之增加。

那么,我们该又如何评价中国由对外净债务国转变为净债权国这一新情况?

应当说,它所表现出的,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步强大。道理再简单不过,只有有钱人才能成为债权人。可这个数字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会使中国的不良资产大大增加。

无论是中国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还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净债权国之一,都在强烈地告诫中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件事上,我们决不可轻言放弃,决不可无所作为地放弃,寸土必争,每一步后退既要设限,还要慎之又慎。

这叫进退有度,张弛有节。

人民币六年后将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这件事非同小可。对于这件事,香港《南华早报》2013年9月11日评述道:到2020年时,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超过包括日元在内的五种货币,这凸显了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以及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决心。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说,七年后,人民币结算将增长三倍,达到3万亿美元。届时中国内地约28%的贸易将以人民币结算,是目前的两倍。他说,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很可能保持在现有水平,因为在人们担心出口减缓之际,官员们不会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但是随着中国内地经济趋稳,明年有可能升值2.5%。

2014年3月22日,又有新的消息发布。渣打银行CEO说:人民币2020年将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不久前在北京举行。

渣打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冼博德应邀在“人民币时代到来?”的分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预计到2020年人民币支付可能会在现有水平上翻四倍,成为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他说,实际情况可能会比预测的还要乐观。

人民币能成为乱世英雄吗?

没错,在世界贸币战争的战场上,人民币的形势很好,人民币在大踏步地前进。但我们很清楚,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人民币发行量过大。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万亿元,如此惊人的数据,已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

这一数据竟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美国货币供应总量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竟多出了20多万亿元。

这正常吗?中国的人民币还安全吗?人民币对内存在着巨大的通胀压力!

还有,中国银行业的金库应有更多的黄金储备。

美国官方黄金储备为8133.5吨,黄金外汇储备的百分比为70.2%。

中国公布官方黄金储备数据的时间是2009年4月,储量为1054吨,黄金外汇储备的百分比为1.1%。

读了这些数字您就会知道,人民币想要成为乱世英雄差距有多大,又该做些什么。不过中国人想要做什么总能成功,而且总比预计的还要快。这让我们充满自信。(责编 孙礼勇)

人民币 他说 货币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