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十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江苏站掠影
第十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参访团莅临
李珊珊
5月的南京,微分阵阵,晴空万里,迎来了第十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的代表。这些杰出青年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等37 个国家和地区,对江苏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江南文化之旅”寻访活动。此次活动以“青春中华、放飞梦想”为主题,为广大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华裔杰出青年感知美好江苏提供了有益渠道。2001年,国务院侨办首次举办“海外华裔中青年杰出人士华夏行”。15年来,“华夏行”活动已经举办了九届,成为海外华裔新生代了解祖(籍)国的重要渠道之一。旨在让华裔青年们通过参访和研讨交流,能够亲身感受一下中国的壮丽山河、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祖(籍)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父辈们相比,华裔新生代受教育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文化素养,融入主流社会程度高,活跃于当地经济、科技、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愈来愈关心并参与所在国的社会政治事务,参政议政的意识比上一代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逐步成为海外侨社的中坚力量。让世界通过华裔了解中国的进程,让开放的中国通过华裔走向世界,这些华裔新生代的力量不容小觑。
“华夏行”之南京:感受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5月25日,“华夏行”在南京的首站就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于这些华裔青年们来说,关于抗战的故事大多是从父辈那里了解的。通过此次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他们置身于宁静、幽暗的展厅中回顾过去,纪念馆中陈列着的各种文物和史料,向他们无声地诉说着中国那段惨痛、令人发指的历史,一瞬间,就把前来参观的华裔青年们带回了那个残酷的年代。面对着闪烁的烛光,很多华裔不约而同的闭上眼睛,两手合拢于胸前,为遇难同胞祈祷,为祖(籍)国曾经经历的这场人类浩劫默哀。
华裔青年们还参观了南京博物院,通过触摸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进一步了解江苏的发展。之后,参访团一行来到苏宁云商集团总部参观,了解苏宁的电商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情况。主办方这样别具一格的安排,让团员们仅用了短短的半日,就品味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古老与年轻。在随后举行的江南文化论坛上,围绕“我所感知的中国文化”这一主题华裔青年代表与南京的杰出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分别从政治、艺术、教育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当天晚间,江苏省副省长张雷会见了参访团成员。张雷在谈及江苏的发展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时说:“江苏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广大华侨华人的支持和贡献。多年来,海外侨胞心怀桑梓、情系江苏,不仅为江苏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思维理念,在江苏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华夏行”之扬州:“一本厚重的、读不完的、读了还想读的书”
5月26日,华裔青年们来到了此次江苏行的第二站———古城扬州。在扬州,团员们可谓是尽情领略了千年古城的魅力。不仅参观了瘦西湖、东关街、双博馆等自然人文景点,感受扬州的千年文化底蕴,还观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的精彩表演。
到访当天,瘦西湖的游人若织,杨柳依依、小路幽幽,让人倍感清新。大家暂时把手头的工作放下,把世俗中的烦躁心态放下,乘坐同一条游船出发,随着水波的荡漾,把一切不同国家的不同声音都甩在脑后。大家真诚的沟通、深入的交流,聊聊彼此成长的经历,分享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体会……婀娜多姿的二十四桥静静的躺在湖面上,见证着这些生长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对中华文明的点滴认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想象着书中读到的历史就在你的周围或脚下,相见如故的新友相伴,三三两两、漫步湖畔,还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吗?
下午,扬州市长朱民阳在双博馆与青年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回答了他们感兴趣的古城保护、文化交流、宜居养老、旅游发展等话题。他告诉参访的团员们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2500 年的建城史赋予了扬州深厚的文化遗产,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工作,通过立法对古城建筑限高,对名胜古迹进行修复性保护,5.09 平方公里的古城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同时,扬州又跳出古城发展新城,东关街旅游开发、南河下民居改客栈,既改善了古城居民生活条件,又丰富了扬州旅游业态。他表示,扬州将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帮助海外华人来扬发展事业、成就梦想。最后,朱民阳说:“扬州是一本很厚重的书,一本读不完的书,一本读了还想读的书。”
“华夏行”之镇江:春风又绿江南岸
5月27日,参访团来到镇江,这也是这次“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的最后一站,参访团在镇江逗留的时间较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活动的热度。团员们一行先登上了镇江最富盛名的文化景点———金山寺,热情的当地导游为大家讲起了有关金山寺的一个个历史传说,想不到这不露声色的千年古刹竟蕴藏了那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大家一道登上金山,凭栏远眺,环顾四周,风光各异,美丽的镇江尽收眼底。
随后,华裔青年们又来到了位于镇江城西的西津渡游览。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轼、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其中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富盛名。那天,镇江正是桃花已谢,柳绿正浓的晚春天气,正契合了诗句中描绘的意境。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英国的青年华裔韦文浩、孙哲然、张家豪等几个小伙伴,还在翻译小姐的带领下,寻访了英国领事馆旧址。他们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长江沿线被迫对外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几个小伙伴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认真的听取了翻译小姐的介绍,纷纷拍照留念。闭关就会锁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深刻教训,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深切体会。这几个英国的华裔小伙子也定能从这里得到启迪,会对那段历史有新的感悟。
中午,镇江市副市长王常生会见了此次“华夏行”的团员们。在听取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推介后,华裔青年们一起品尝了镇江的特色美食。想到下午即将与江苏站的工作人员分别,前往北京完成此次“华夏行”活动后面的行程,在房间橘黄色的灯光下,大家纷纷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相约以后一起走更长的路,努力成长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代言人,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中国的声音,讲好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