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去踏青

华人时刊 2018年05月02日 13:41

跟着诗歌去踏青

张坤

每到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之时,人们即使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走到户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阳光明媚春三月,正是人们踏青时。”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观赏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春景,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纵观古诗词,我们发现古人踏青的内容一点也不单调。在宋代诗人张先的《木兰花》中可看出来,踏青乐趣很多,不限于游山玩水,也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诗曰:“龙头蚱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生动地描写了男女青年踏青时的欢乐情景。孟浩然在《大堤行》一诗中说:“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古人踏青的乐趣,除荡秋千外,还有一些贵族子弟,手持弹弓打鸟取乐。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中“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在古人的踏青詩中,唐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和白居易的《钱唐湖春行》写得较有特色。“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均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吟诵着唐人杨巨源的这首《城东早春》一诗,就知道当时人们对踏青时节的渴盼,等不及花开似锦就要出门寻春探花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的诗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唐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读诗的人仿佛要身临其境了。

踏青的欢乐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很多古诗就表现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当然,踏青诗也表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当时心情。宋代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苏轼在《踏青游》中写道:“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肢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除描写踏青时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外,也反映作者闲适宁静的心境。

杜甫一生虽然忧国忧民,其诗也多显示出其沉郁顿挫的风格,但每当春天来临时,杜甫也写有脍炙人口的诗章。他的《丽人行》一诗将人们远足踏青的热闹场面描述得淋漓尽致,诗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描绘的正是当时唐代长安城郊著名的曲江风景游人踏青的盛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生。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选择了江山、花草、泥沙、燕子、鸳鸯等自然景物,凝练地写出了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象,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春阳高照、鸟语花香、情侣结伴、出门踏青的春游图。

诗情画意,尽在春日。古今文人墨客,在诗中注满了春的眷恋。

(责编 梁 悦)

女孩 文章 诗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