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改名是“文化强拆”

杂文选刊 2017年11月01日 05:05

...名修改不可搞 文化强拆

商品经济时代,效益最爱捆绑知名度了,如今好酒也怕巷子深,茅台不也做广告了吗?没有知名度的风景也没人买门票呀!

古人云:江山也要文人捧。凭借文学作品被捧红的景点数不胜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绍兴城的一块菜地成为名胜之迹;兰亭,不过是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的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子,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名闻天下;南京的秦淮河,有了俞平伯、朱自清被收入语文课本的同题散文而名声大噪。

正因为如此,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火爆,一个惯常的“桥段”再次出现了——改名。据媒体报道,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已经就琅琊阁的归属权问题打得不可开交。

但下手快而且得天时、地利者要数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区了,人家原来就叫“琅琊山”,凭风借势、顺水推舟地就把景区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并完成“琅琊阁”的换匾仪式,要不是网友的口水太大,“琅琊阁”三个大字的落款就写“苏轼”了。

这样的“桥段”,并非鲜见。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乔家大院就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点亮了“大院文化”的旅游热,让山西大院形成雨后的“蘑菇圈”;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给重庆武隆的天生三桥景区带来了“黄金”;《非诚勿扰》的上映则让海南三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蜚声遐迩。这些改名现象有些倒是实现了名利双收,可有些改名与“故里”、“发源地”的关系就是牵强附会的扯淡,完全是为了借名趋利。真正的好风景是藏不住的,张家界景区里的“乾坤柱”更不更名为“哈利路亚山”都能刺破云天。就像北京那样的大都市许多地名都土得掉渣,什么公主坟、奶子房、骚子营、铁狮子坟……有些都叫不出口。不少人大代表都下了狠心非要为这些老地名换个新名,可就是好心未遂。起名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理念与生活习俗,地名就像是一个城市的代表,它包含着城市曾经的传统文化以及审美观点,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些形形色色的名字里,可以解读出一个地区的历史形态,这些文化因素是不宜随意更换的。

“会峰阁”明明是有文脉与历史痕迹的地名,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就随意更改,这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怠慢,甚至是践踏。不属于你的地名,你改了也不是你的,就像刘姥姥改名为“刘林黛玉”,可她还是刘姥姥。更何况那些历史古籍中的记载你能去一一更改吗?随意为老地名更名改姓就是文化的强硬拆迁。

【原载2015年12月4日《中国建设报·四版》】

插图 / 虚名争利很任性 / 李志平

张艺谋 文章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