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学学以色列

华人时刊 2017年08月29日 21:51

...创新:为什么不学习以色列?-经济金融网

高峰

以色列因为自然资源匮乏以及周边国家的敌对态度,选择了一条科技兴国的道路,并在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如军用设备、通信和信息系统、生物科技、环境科学等)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在以吸引科技企业而著称的纳斯达克交易所中,仅有800万人口的以色列贡献了147 个上市公司,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该国在20世纪90年代定下的发展方向已得到肯定:智力是以色列最坚厚的资本。以色列为智力的存续所做出的奋斗造就了该国的经济与企业。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个远在地中海区域,周边危机四伏的以色列?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其中的理由:

人口仅有全球总人数的0.2%,却出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诺贝尔奖总数的20%;科技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每万名雇员中有140位科技人员或工程师;平均每1844个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个是创业者;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目,超过欧洲的总和。以色列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居全球第一。

一个弹丸之地,何以在复国之后的近70年里创造出如此多的奇迹?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这足以值得中国深刻地研究与借鉴。我们从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以色列成功的方法论,更有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哲学。

以色列强大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并重,而且平衡。全球的犹太人只有1200多万,但是占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27%、医学奖的31%,和以色列人口绝对不成比例。所以说,他们的理性非常了不起。另外,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古典音乐家有相当部分是犹太人。1967年收复耶路撒冷,当天晚上在耶路撒冷城东的小山演奏了一首协奏曲,作曲的、表演的,都是世界一流的犹太人艺术家。犹太人感性和理性并重,并且两者相得益彰,这是以色列人强大的基本的原因之一。

與之相比,中国人是比较感性的民族,我们的语言和艺术都是比较感性的,这一点值得我们保留和引以为荣。然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比较忽视理性思维方面的训练,这是我们要向以色列学习的地方。

在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打破约定俗成的框架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犹太人在此方面非常擅长。以色列人充满着对科技创新的渴望,同时他们对创新创业的失败又有着高度的宽容。这与他们的文化、宗教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不读《圣经》不能究其缘由,以色列的文化中充满了自信、勇敢、不断挑战的精神元素,没有“不可能”的默认与宿命说。以色列人善于“不拘一格”打破各个领域的常识,并将其融合创造出新型的科技。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却是罕见的。我们的科学之间往往彼此孤立,各自为营,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古往今来,传统思想中的“面子”让我们对失败有一种恐惧,间接地形成了创业者商业开拓的绊脚石,风险投资者也会因此踌躇不定。因此,唤起中国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是我们的又一课题。

我们怎样才可以比较正确地预估将来?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一个人的世界观包括古、包括今。世界观由四件事组成:一是要读历史,历史不仅仅是事实而已,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如何解读;二是掌握现状,不清楚现状无法预估未来;三是不能有意识形态上的枷锁,有意识形态的枷锁就很容易犯错;四是对人性的解读,人性并非全理性,也有非理性的部分。

以色列人的世界观从根本上可以概括为从无到有、从有到新、居安思危、化危机为机遇的观念,他们不受意识形态的枷锁限制。现在,以色列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个硅谷,其高新能源科技、农业科技、水科学、生命科学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此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历练。

(责编 孙礼勇)

文章 犹太人 世界观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