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影视剧中无处不在的道具师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08月17日 22:48

穿越无处不在影视剧里的穿帮镜头

"

好的道具师凤毛麟角,比大牌演员还稀缺导演陈嘉上就是道具师出身

光与影的交织变幻,让电影拥有经久不息的魅力。而活跃在银幕上的,不仅有帅哥美女的身影,还有经典道具:《七年之痒》中玛丽莲·梦露在地铁口飞舞的经典白裙,《泰坦尼克号》中引出短暂却炽热爱情的海洋之心,《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酷炫拉风的蝙蝠车……

这些影片中的经典道具,无一不是影迷们心中的神器,也凝聚着道具师们的心血和汗水。

其实在每一个电影道具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笔者采访了香港道具师钟伟,他不仅是好莱坞电影《木乃伊3》的道具师,更在《太极1》中参与制作亚洲最大单体道具“特洛伊”,听他讲讲道具师的故事……当个好道具师不容易

作为一门囊括文学、美术、摄影、音乐的综合艺术,电影可以跨越历史与文化,展现异彩纷呈的世界。因而电影的道具也非常丰富,大到宇宙飞船、城堡宫殿,小到茶壶、烟斗、电话等等。如此种类繁多的道具,道具师该如何驾驭呢?

“合格的道具师必须具备对事物的敏锐触感及认知力,当然从小喜欢制作小玩意儿,爱读书、爱画画、爱求索是成为道具师的良好基础。”钟伟表示,“任何电影道具都要达到戏中的效果,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态,你首先要尊重这份职业,全身心投入,多动脑筋,多些学习,多些思考,不怕失败,勇于挑战,务求成功。”

此前也曾有媒体报道称,道具师的工作比较复杂,往往是多年“学徒工”熬成,很多道具师对于木工、瓦工都得了解一些,由于经常会遇到家具做旧、木纹雕刻等技术活儿,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有点美术特长。制作道具最怕穿帮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花穗给甄嬛熬药用的木炭是机制空心木炭,难道当时有如此先进的工艺?《唐山大地震》中,捷安特自行车惊现1987年的部队大院,要知道捷安特在1992年才在苏州设厂;就连神作《泰坦尼克号》也逃不过网友犀利的眼神,女主角吊饰等道具前后自相矛盾的穿帮镜头被一一指出。影视作品中,道具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精细程度。

“道具师在制作道具前必须清楚认识影视剧所讲述的年代背景,人物性格,多参考历史资料,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精良的制作团队,才能敞出配得上剧本场景的道具。”钟伟以武侠电影为例,“例如制作兵器,要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民族和价值观来研制,要突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及实用性。”其中一个例子是,剑在唐代以后已经是道家法器和礼仪用具,因此背景在唐代以后的武侠电影里,刀的出场率应该多于剑,“刀、剑的出场率应因时代变迁而加、减改良。”钟伟表示,如今现代戏以外的道具已经很难找,只能通过图片、史料进行复制及创作。通常制作大型的道具较麻烦,因触及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要有变通的头脑、良好的计划、精密的安排、过人的胆色。道具浪费令人心疼

一部大制作的影视作品,往往会以天价道具来炒作,那么等戏杀青之后,这些道具又去了哪里呢?钟伟对此有些痛心疾首,“国内的电影公司很多都不注重保留道具,我拍了好多电影,无数精美道具拍完上交后,电影公司仅保留几个月后就把这些价值不菲的道具当废品及垃圾卖掉或丢掉。”钟伟认为,相比之下,好莱坞经验可以借鉴,“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电影博物馆及库房,他们会把道具、服装看成公司重要资产,也会不断地用作后续开发利用。”

可喜的是,国内的一些电影公司已经开始对道具进行循环使用,“只要戏拍得好,道具做得好,观众满意,加上专业的营销,它的后续价值是十分可观的。”钟伟表示,“希望日后有能力的制作公司能好好保留道具,不管下一部戏是否用得上,毕竟这些都是电影人的心血,是年代的记忆,也是电影的历史。”好的道具师难找比好演员还稀缺

尽管从业者数以万计且收入不菲,但国内好的道具师却凤毛麟角,比大牌演员还稀缺。

《千钧一发》、《风声》、《西风烈》等片的导演高群书说:“拍《风声》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道具水平不高太让人崩溃了。”高群书举例说,当时片子里需要一辆老爷车,“我希望这是一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老爷车。《梅兰芳》里一辆老爷车出现了4次,我不想这件事情发生在我的电影里。我们从美国找来上世纪40年代的车的模型,花了12万,最终却做出了一辆类似于三轮车的东西,实在太可笑了!”

当年曾在吴宇森的《赤壁》剧组工作过的彭师傅也表示:“好的道具师肯定比演员稀缺。一个演员演不了某个角色,可以找人来替;演到一半不演了,可以让编剧把他写死;可好的道具师一共就那么几个,各个剧组都抢着要,而且得从头到尾跟着一部戏,档期比演员还紧。”《金山》、《遍地狼烟》的导演胡大为也认为,合意的道具师很难找,“比如我要一张桌子,其实戏里的桌子不要那么结实,只要好看、符合剧情就行。但不懂行的道具师,就会给你把桌子做得特别结实,不仅费时费力,钱也花得更多,结果还不好看。”要应付各种情况工作充满了艰辛

道具师的工作充满艰辛,因为他们得不断满足导演、演员等人提出的要求,还要应付片场的各种突发情况。

曾在《雪花秘扇》剧组工作的道具师凌子举例说,拍摄姜武饰演的屠夫痛失爱子后抱着一头猪坐在家门口发呆的戏时,姜武向导演王颖提议,这个猪一定得小。“我们费了很大的工夫才弄来两只体形比较小的猪,但姜武觉得还不够小。当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到哪儿去找小猪啊?但是没办法,这是你的工作。”凌子说。

《无极》道具师老衡也表示,参与该片场景搭建期间,陈凯歌夫妇经常会跑到施工现场督工。“一开始,他们对道具师们辛苦做出来的东西很不满意,不停地催我们返工,还指名要我亲自做。当时剧组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我们只有日夜开工,每天早上6点干到晚上12点。”

更大的艰辛,则来自于道具的制作和运输,这基本都是体力活,而不少电影的拍摄都在十分艰苦的地方,如《云水谣》、《铁人》、《刺陵》等,拍摄地在西藏、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东北、烈日炙烤的沙漠这种地方,搁一般人,闲着都觉得难受,但道具师还得来回奔波干体力活。而影片拍完后,却完全不关道具师什么事,“纯粹就是为他人作嫁衣。”凌子表示。

当然,也有普通道具师最终“出人头地”的例子,比如《画皮》、《画壁》等片的导演陈嘉上,已逝的香港名演员成奎安等,最初都是道具师出身。

道具 东西 人物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