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你们的亲密

家人 2018年10月17日 14:23

Meiya

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很多夫妻的问题出在:不够亲密。

性生活很少,或只是形式;缺乏拥抱、亲吻、牵手等纯粹的身体接触;除了柴米油盐,缺少温情的语言;不能向彼此敞开心扉,分享各种情绪、感受;没有人文上的共识,缺乏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共同欣赏的事物,或欣赏水平相去甚远;没有共同的朋友圈,经常各玩各的……

这样的夫妻,更像室友:住在同一个房间,却是两条平行线,看似在朝一个方向走,却没有交集、碰撞;这样的夫妻,往往重亲情轻亲密,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儿女、父母身上,对彼此缺乏信任,有防御心理,各自“留有一手”。

然而,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儿女总有一天会远行,唯有枕边人,会与你相伴到老;唯有枕边人,值得你花更多精力去经营。

古语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殊不知,其实在这个世上,唯有夫妻关系,才是最亲密的。

你们之间的关系,哪怕是血缘,都无法替代。与枕边人保持亲密,才能稳固婚姻,让生活变得轻松、美好。

认为“我和我的父母”才是一个家庭

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婚恋价值观是:重亲情而轻亲密。

比如,很多在外地打拼的夫妻,一到春节就会在“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上起争执。有人说,这样的困扰,是因如今独生子女多。但在我看来,那只是外在因素,其根本是他们没有搞清楚这点:自己已是结婚的人了,与另一半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但他们的认知观念却停留在:我和我父母是一家人,你和你父母是一家人。于是,过年回谁家,就变成了:是我和我父母重要,还是你和你父母重要。

无形中,这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竞争、较量。

这样的夫妻,谈何亲密?他们不仅难以和睦,甚至是对立分裂的,当矛盾激化之后,原本应该是一体的夫妻,会变成你死我活的状态。最终就算不走向离婚,情感重创也是必然的。

作为夫妻,必须明白,“我们”的关系,重于任何关系。可惜,很多夫妻,却将“我们”,理解为“我和我的父母”,而不是“我和我的另一半”。

妈妈都紧抓儿子不放,导致婆媳矛盾代代相传

重亲情而轻亲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家庭问题。

最典型的,是婆媳矛盾。

一个女人如果生了儿子,因为过分看重亲子关系,而轻视夫妻间的亲密,会将儿子当成最爱,将自己与其捆绑在一起,寄托大部分情感。当儿子长大成家后,她会紧抓儿子不放,将儿媳当成争夺儿子的第三者。

她因为恐惧,而敌视儿媳,在生活中处处刁难。而这个儿子,也会因与妈妈过分亲密,当老婆与其发生矛盾时,站在妈妈这边。长此以往,这个儿媳会对婆婆、丈夫充满怨气,将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孩子长大,这个妈妈又会重复婆婆那套,将这样的家庭问题代代相传下去。

如若被婆婆干涉的夫妻没有孩子,则很可能会离婚。

妻子将丈夫当成外人,什么都往娘家搬

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有这样的问题:将亲子关系当核心,将夫妻关系当配角。

在丈夫这边,可能形成婆媳矛盾,而在妻子这边,就可能形成“冷落和防御丈夫、将丈夫当成外人”。

我有个亲戚,结婚十几年,老婆对他始终不亲。他在国外辛苦打工好几年,挣了一百多万元,回国后发现家里连两万元都拿不出——老婆将这个小家庭的钱,全贴到她父母和哥哥身上了。他气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婆还理直气壮:“我拿钱孝顺我爸妈没有错,我哥哥需要钱,我也不能不管。”

他们还有个10岁的儿子,但因他长年在国外,与其缺乏情感交流,儿子与他不亲,还常常挑战他的权威;又因老婆对儿子十分溺爱,导致儿子性格古怪,非常顽劣。在妻子那儿不被重视,在儿子这里也不能建立亲密,他非常受挫。

这样的婚姻境遇,令他痛苦不堪。在一次痛哭流涕后,他下定决心要离婚。“在这段婚姻中,我就像个外人。”他说。

结了婚,还各住各家,各找各妈

我还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怀孕就回了娘家,生下孩子之后,干脆住在娘家不走了。她始终觉得,自己和父母、孩子,才是一家人,而丈夫是个可有可无的外人。

那个丈夫呢,每个星期去丈母娘家,看看孩子就回到两人的“空巢”,或者也干脆回父母家。这个妻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长期抱怨丈夫,认为其不关心自己和孩子。那个丈夫呢,也非常郁闷,觉得妻子根本不重视自己,只看重父母跟孩子。

夫妻俩就这样生活了好几年,成了“形式夫妻”。原本,他们是自由恋爱,情感较为亲密,但自从不住在一起后,两人越来越疏远,相互埋怨、指责,话题除了孩子再无其他。

我还遇到过一个奇葩的案例:一对夫妻结婚了,但两个人都不想与自己的父母分开,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会自己洗衣、做饭。两个人每天下班后还是与婚前一样,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在父母家吃了晚饭,装好第二天中午要吃的便当,看电视、玩电脑到晚上十点钟之后,才各自开车回到小夫妻自己的家。

这对夫妻,以及双方的父母,都觉得这样的状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孩子害怕离开父母,父母也害怕离开孩子,彼此依赖共生。

什么事儿都跟父母商量,忽视另一半的意见

在咨询中,我遇到过一些女性,与男友或丈夫吵架了,会把吵架的经过事无巨细地告诉父母,希望父母为自己主持公道。结果,父母插手两人的关系后,不能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是将男方大骂一顿。

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问题叠加问题,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年轻人的亲密关系最终会遭到破坏。

还有一些夫妻,遇到问题,不问另一半的意见,反而跟父母商量。

一个读者说,她老公没和她商量,就擅自和公婆商量好后,投资买了一套房,令她生气加愤怒。买房的钱一部分是小两口的积蓄,一部分是公婆的投资,还有一部分是找男方的亲戚借的,但所有的钱都只够首付,房贷还需小两口还。

这个老婆说,她老公之前提过投资买房的事儿,但她没有同意:一方面是住的房子、买的车子都还在还贷;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房价虽然较之前是低谷,但她并不看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可没想到,因为公婆很支持,她老公就直接忽略掉了她的意见。

这个妻子,感受到的,是丈夫对自己极大的不尊重。

与父母亲密,会导致对另一半有防御心理

以上所有案例,都说明中国家庭重亲情而轻视夫妻关系。可以说,这算是一大“中国特色”,因为西方很少有这样的问题。

在西方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多来源于《圣经》,其认为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圣经·创世纪》中有一句话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伴侣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里的离开父母,不是单指身体上的远离,或是物理距离上的远离,而是割断心理上、情感上的“脐带”,但我们中国人很难做到。我们认为,天底下最亲密的关系,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血浓于水”“父母至上”“老婆可以再找,老妈只有一个”等观念。

可现实是,孩子不独立,父母不放手,该离开的不离开,该结合的不结合,夫妻就无法产生亲密,家庭悲剧就会不断上演。因为,结了婚,却认为父母最重要,无形中会对另一半产生防御机制,有随时准备撤离的心理,什么好处都往自己这边捞,不为小家着想,生怕分手之后吃亏。

每一个进入婚姻的男女都应该明白,你是先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再属于你与父母组成的那个大家庭。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这不是自私,不是不孝,而是爱的传承。

以后你的孩子长大结婚了,你也要做到这一点。Ta与伴侣的关系于Ta而言更为重要,你不应该是你孩子的最爱,你的孩子也不应该是你的最爱,你和你孩子的最爱都是你们的另一半。

如此,夫妻间才能保持亲密,婚姻才能稳固、长久、幸福。

家庭 生活 西雅图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