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谎

家人 2018年10月12日 11:58

鱼晓姬

父亲黄小勇安排的这场“圆谎”又“圆梦”的相见,一解老母亲七年的思孙之苦。“倘若在天堂的儿子看到,应该也会是笑着的吧!”

3月9日,一则独特的“替身招聘”信息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你愿意给这位奶奶当一天孙子吗?”这是为2006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黄舸发布的消息。在他去世7年后,家人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八旬的奶奶“见到”孙儿,完成老人的心愿。

消息发出,应征者如云。众人一起编织的美丽谎言,架起了一座跨越生死的亲情之桥。

少年的愿望清单

1995年,长沙人黄小勇把7岁的儿子黄舸送进医院做检查。儿子的行走姿势日渐怪异,还出现了无法快跑、经常无故摔倒等症状。

检查结果出来,是先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说:得了这个病的人,基本都活不过18岁。

7岁的孩子还不懂死亡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去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和父亲奔波在各家医院间。后来他开始明白自己的身体再也无法好转,12岁的黄舸有了第一个心愿:“我想见妈妈。”

父母在他9个月大时就离异,这几年为给自己治病,父亲放弃了工作,带着他频繁搬家,也彻底失去了母亲的消息。

儿子想妈妈了,黄小勇感到愧疚和自责,他多方打听前妻的的下落却无果。2000年,他求助于媒体,长沙电视台很快播出了新闻,动员全社会帮助这对父子。

人们感动于黄舸的坚强,陌生人的爱心不但帮他找到了母亲,还从全国各地寄来汇款单,给少年带来前所未有的温暖。

黄小勇将汇款单上的姓名和地址一个个记在笔记本上,他打算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报人家。2003年,15岁的少年躺在病床上,许下第二个心愿:“我想到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距离医生预言的生命结束期还有3年,但黄舸害怕死亡会提前到来。

一辆改造过的三轮车成为父子俩“感恩之旅”上唯一的交通工具。3年里,两人走了82个城市、17000多公里,向30多位好心人当面致以谢意。

2007年1月,黄舸父子成为“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爱心的支撑下让黄舸比医生预言的时间又多活了三年。2009年,他在病床上拉着父亲的手,许下了最后一个愿望:“不要让奶奶知道我去了。”

他不想让最爱自己的奶奶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

儿子的七年之谎

黄小勇将儿子的眼角膜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的男孩。儿子曾是他的骄傲,如今他却必须面对自己同样是“儿子”的那层身份。

奶奶紧紧握住“黄舸”的手不肯松开.眼底尽是关爱。

因为不敢告诉母亲黄舸已去世的消息,黄小勇选择去外地打工,整整三年都不敢回家过年。负责照顾老人的姐姐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孩子刚去世时,电视里经常播放他的新闻,姐姐想尽一切办法隔绝消息,比如谎称电视坏了、报纸卖完了……逢年过节,为了消除奶奶的疑心,姐姐会在吃饭前递给她电话:“黄舸打电话来了,问奶奶好!”

电话那端没有人,这是个一戳就破的谎言,他们胆战心惊依仗的不过是老人耳聋眼花的事实。

瞒了7年,黄小勇觉得自己再难找出更多的谎言搪塞过去。孙子在外治病多年,一次也没回长沙,老人有了不好的预感。2016年春节,89岁的老人感觉时日无多,她哭着质问子女:“舸儿病快好了为什么不带回来给我看看?你们是不是在骗我?”

黄小勇硬着头皮许下承诺:“妈,别着急,等天气暖和点,我带他回来见你。”

这是一个母亲的心愿。作为父亲,黄小勇兑现了对儿子的誓言;这一次,作为儿子,他不能让老人带着遗憾离去。

招聘“演员”

到哪儿去把“黄舸”带回来呢?黄小勇决定再次向媒体求助,征集一名志愿者来“扮演”黄舸,与奶奶见面。

这则特殊的“招聘”信息发布不到一天,有数十人报名。因病痛折磨,黄舸生前体型极瘦,志愿者中只有29岁的王峰最符合“身高1.7米左右,体重110斤以下”的条件。

知道自己应聘成功的消息后,王峰却忐忑起来:“我的表现关系到一个老人七年的心愿。”黄小勇却信心十足:“他好像,身高、体重、骨骼、脸型,手指细长。奶奶摸起来,不会怀疑。”黄小勇知儿子,也懂妈妈。

王峰和黄小勇碰了面,开始了细致的圆梦计划。当“替身”远没有想象中容易——尽管奶奶视力、听力大不如前,但反应很敏锐。黄小勇怕她通过触觉、嗅觉感官出来,为王峰做了从外形到动作细节的改造。

“鬓角两边要干干净净的,头顶的头发要很短,这样与奶奶见面时,触摸才会是她记忆中的那种感觉。”黄小勇一边带王峰参观儿子身前的房间,一边介绍。

剪了指甲,刮了胡子,取掉项链……这个健康的年轻人还要装出因肌无力而养成的生活习惯:坐在轮椅上、两个手的手指勾着;膝盖顶在一起、脚内八字放在踏板上;奶奶手伸过来时,右手不能抬起来,左手不能动,等右手放在奶奶手里,再点点指头或者摇摇手指;动作一定要缓慢,吃饭用勺子;遇到复杂的问题就在奶奶手心写字,力度要轻、动作要慢,表述尽量简要,比如我要去美国治病,就在奶奶手里写“去美国”……

与黄舸奶奶见面的前一天,黄小勇带着王峰来到儿子墓前悼念。他用湿布细细地擦着墓碑,泪流满面地絮叨:“舸儿,爸来看你了。七年了,奶奶一直要见你,我只能寻一个像你的人,去见奶奶。”

“舸,你的精神感动了全国,我要把你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明天,我帮你圆老人家的梦。”王峰表情肃穆,坚定的眼神中充满温暖。

温情圆梦

3月17日,王峰随着黄小勇来到长沙某养老中心。

上午9点58分,为了让奶奶摸上去更接近黄舸生前瘦弱的感觉,他在只有12℃的室内换上了一身单衣。因为肌无力,黄舸手指的温度低于常人,见面前,王峰特意将双手泡在冷水里降温。

11点,黄小勇忐忑地推着轮椅上的“儿子”,一步步缓缓走向奶奶。

“是舸儿吗?我好久没看见你了,想不想奶奶?在广州好不?”奶奶细摸着“孙儿”的脸,言语激动,一双苍老的手,缓缓地摸过王峰的双肩、手臂。

左:12岁的黄舸和父亲黄小勇的合影;右:黄舸的扮演者王峰和黄小勇合影。

让王峰觉得“惊险”的一刻发生了。奶奶用手轻轻触摸他,顿了顿:“你是不是长高了?”

他顿时紧张起来,不知所措时条件反射地点了点头。

奶奶没有起疑,在场的黄家人和三十多位媒体记者都松了口气。

“黄舸现在能拄拐杖走路了,你看。”王峰在黄小勇的搀扶下,拿起双拐,颤颤巍巍地在奶奶面前走了几步。“走得蛮好。”奶奶笑着说。

午饭时间,奶奶坐在“孙儿”身边,念叨着“多吃菜啊”“吃饱了没有”。“妈,吃完这顿饭舸儿就要坐飞机去美国治疗了,可能要呆几年才回来……”黄小勇故作平静地和老母亲说道。奶奶眼中噙着泪,一边给“孙儿”夹菜一边说:“多吃点,吃饱点。你去美国那么久,治好了早点回来。”

吃过饭,黄小勇要把“黄舸”送走了。奶奶忍不住哭了起来,抚摸着“孙儿”的脸:“舸儿,记得奶奶家住在六楼,要回来看我……

王峰的眼圈湿润了,他多想替黄舸喊一声奶奶、抱抱老人。可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动作。离别时,黄小勇拉着“黄舸”的手不停摇晃表示挥别,看到“孙子”难得的大动作,老人开心地抹着泪笑了。

和奶奶惜别后,内心酸楚的王峰和黄小勇相拥告别:“叔叔,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继续当黄舸的替身,来看望奶奶,只要她开心。”

黄小勇拒绝了王峰。不知情的老母亲越开心,知情的他内心越沉重,能让老母亲在有生之年看“孙儿”一眼,已经很圆满。

倘若儿子在天上能看到这一切,应该会是笑着的吧?

他离开了,感恩从未停止,温暖从未冷却。这一曲由父亲黄小勇、志愿者王峰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演绎的大爱之歌,这一场饱含着人间真情真爱的“圆谎”又“圆梦”的祖孙相见,让所有参与者既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圆梦 西雅图 奶奶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