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妇女 2018年10月11日 15:35

小莺

2017年1月12日凌晨1时,一位先生在京去世。在这个年代,很少有人再用“先生”一词来形容一位女士,因为那必定是来自克己的礼仪和内心满满的崇敬。然而,这位先生值得我们全部的赞美,她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帮助了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她,就是李佩先生。

传奇开端,执信仰前行

1918年,李佩出生于江苏一个富裕之家,父亲是商人,十分宠溺几个女儿,以“珍珠珊环”为她们取名,李佩原名便是“李佩珍”。但父亲思想很老旧,李佩几姊妹被允许上教会学校,但不允许上大学。

李佩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经济系,父母不让去,非让她读女子文理学院,她抗争了好久,才说服了父母。进入大学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佩”,脂粉气的珍啊珠啊的,跟她不合。“七七事变”爆发后,大学停课,李佩拿了家里的钱买了船票,和两位女同学南下到昆明的西南联大读书,只给父母留了一张字条。

那时时局动荡,她却义无反顾,只因知道一件事:读书不可荒废。1947年2月,李佩赴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在那里,她遇见了一生的爱人郭永怀。

谈起这段爱情的缘起,李佩回忆说,在西南联大时,他们就彼此知道对方了,因为“理学院和女生宿舍是挨着的,出入那条风竹街都能看到”,但两人并不熟识。1940年,郭永怀出国留学,6年后,他加入康奈尔大学新成立的航空研究院担任教职。李佩到康奈尔大学后,经常参加一些西南联大学生组织的聚会,就这样,两人逐渐熟悉起来。1948年春天,他们在纽约附近的小镇伊萨卡市政厅结婚,成就了一段佳话。

那时,身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弟子的郭永怀,已经因发表奇异摄动理论而闻名世界,是美国不可放过的人才,但郭永怀夫妇却一心只想回国效力。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美国政府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这让郭永怀看到了希望。

1956年9月,郭永怀和李佩带着5岁的女儿郭芹,毅然离开工作生活了近10年的伊萨卡,由洛杉矶港口登上了美国“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归程。海上航行了三个星期后,他们又从香港九龙乘火车取道广州,在深圳的罗湖边防站踏上国土,李佩后来描述说:“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几间灰秃秃的小屋、穿着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醒目并使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又温暖的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最美時光,却戛然而止

回国之后,郭永怀就和钱学森、钱伟长等一道投入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当中。李佩则任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设在中关村的西郊办公室副主任。行政工作非常繁琐,但李佩并不在意,为了更好地服务科学家,她先后推动成立了中关村第一所幼儿园和第一所小学。

因为保密,李佩根本不知道丈夫郭永怀在忙什么,也不问,但每次当他提上小手提箱,接他的车一停在楼下,她就知道他又要出差了。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后,郭永怀开始担任中科大化学物理系首届系主任,李佩也调到中国科大外语教研室教授英语,女儿郭芹此时也上了小学。虽然工作忙碌,但生活有条不紊,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

然而厄运不幸降临在了1968年的12月。那时,“文革”已经开始,郭永怀在大西北研究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李佩则已在接受政治审查,郭永怀内心焦急,在工作告一段落后要赶回北京了解情况。12月4日晚上,他从兰州乘飞机前往北京,结果飞机在降落时失事。

5日晚上,力学所安排了两个人到家中陪伴李佩,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是其中之一。据她回忆,“那一晚,李先生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与悲痛,李佩仍然坚持了下来。她没有忘记当年与郭永怀毅然回国时,他的梦想,她的信念,他们究竟为何而奋斗。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后,李佩仍旧在接受单位审查,女儿郭芹也被下放到吉林白城插队。

1970年,李佩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郭芹因生病独自一人留在北京。即便面对这样的困境,李先生依旧咬牙坚持着。1976年,李佩终于被调回北京,与女儿郭芹团聚,她们共同度过了20年时光,直到1997年,郭芹患癌症去世。李佩当时已年近80岁,周围人担心她承受不住打击,但她却在一个星期之后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然而,李佩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过女儿郭芹去世这件事。她所承受的悲痛局外人无从体会,内心的创伤想必始终难以愈合。

真正贵族,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197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研究生聚集到了研究生院。李佩被调任为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负责人,带领刚分配到研究生院的三位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筹建外语教研室。

李佩的英语水平非常优秀,讲课也生动有趣。但因为“文革”,中国的英语教育停滞了10年,既缺少老师,又没有教材,仅靠李佩一人根本无法支撑。为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她竟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进过监狱的英语人才来从事教学工作,不仅如此,她还招了一批外籍英文教师。那时“文革”刚结束,风声还很紧,她这样做无异于引火上身。但,勇者无畏,为了培养人才,李佩先生在所不辞。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李佩还鼓励学生申请自费留学,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李佩先生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选录学生。此后,中科大研究生院开启的留学浪潮终于在中国蓬勃兴起,而李佩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身为人师,对李先生而言,没有什么比站在讲台上教书更重要。她没有缺过一堂课,每天上课都要服装整洁、仪容端正,每一堂课都是笔直站着上课,几十年如一日。

实在上不动课了,80岁的李先生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靠着自己的面子,请了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等一些名人来,许多极难请动的人,都愿意来免费讲课,冲的就是李先生的面子。

2011年,李先生已93岁,身体状况不佳,便听从助手的劝说,关掉了中关村大讲堂。在科技翻译协会和力学名词委员会的基础上组织了小规模的专家教授高端研讨会,每周三固定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参与者有名家、院士,年龄层从60多岁一直跨越到90多岁,作为主持人,李佩每周都会从在家阅读的大量报刊杂志中挑出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大家,甚至逐句逐段画出重点、介绍自己的读后感。

李佩虽然“事儿多”,但“断舍离”,她比谁都做得到位。2003年,她将“两弹一星”金质勋章捐赠给中国科大;2008年,她又请外教将她在美国的积蓄换成人民币,再加上工资存款共60万元的积蓄,分别捐赠给力学所和中科大。5年后,郭永怀104岁诞辰,李佩决定把郭永怀的计算尺、牺牲时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等遗物捐赠给力学所,以此来纪念郭永怀逝世45周年。

在李先生心目中,她从不看重这些身外的钱物,但内心却始终高贵有坚守。令她唯一割舍不下的,只是“老郭”。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先生一直守着那间和“老郭”曾经住过的小屋子。那片小区曾是给特殊科技人才居住的小楼,钱学森、钱三强、贝时璋等先生都在那儿住过,叫做“中关村特楼”。郭先生去世后,李佩先生就更是不想离开,在那儿一住就是60年。

年轻时的李佩非常美丽,照片里的她挽着郭永怀,笑靥如花,充满魅力,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而老了,即使满鬓白发却依然活得体面。衣服总是熨烫得整整齊齐,一个星期内的课堂里从不穿相同的衣服。她每天起床都要认真梳洗打扮,涂一层薄薄的粉底,请人帮自己画眉。她知道那是对课堂的尊重,更是一个女人一生都要维系的体面和尊严。

2017年1月12日,带着百年的沧桑和坚韧的优雅,李佩先生安详离世,享年99岁。

她从战乱中走来,历尽百年沧桑,如磐石般坚忍,如松柏般顽强,怀着那颗赤子之心,拼搏奉献了一生。她,是一个女性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大师。

曾有人把李先生和郭先生的爱情故事排成舞台剧,名叫《爱在天际》。里面有句台词,“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李先生等了一生,如今,一家人终于团圆。

编辑/倪萌

文章 传奇 读书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