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国父牵手10年

华人时刊 2018年10月03日 03:20

吴志菲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在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大多数时候过着动荡惊险的家庭生活,这段非凡婚姻也决定了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我不是神,我是人。”

孙中山早年去上海时常会住到宋家,这位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是宋家的家庭密友。在宋家孩子眼中———留着小胡子的“孙叔叔”和父亲有很多相似之处:年纪相仿,内心一样充满激情,同样爱孩子。孙中山抱过年幼时的宋庆龄,并曾亲吻她的小脸颊。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时,孙中山先生曾是宋家的常客,他每次来都会给孩子们讲解一些饶有风趣而富有寓意的故事。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非常钦佩孙中山的革命志向,有时难免向家人透露有关孙中山的点滴信息。从父亲谈及孙中山的三言两语中,宋庆龄逐渐了解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事业正是为了推翻专制腐朽的清王朝。

1908年9月,留学美国的宋庆龄考入美国乔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那期间,宋庆龄每每接到父亲的家信,也总会在信里读到关于孙中山活动的语句。青年时期的宋庆龄已经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一个热诚支持者。

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面对帝国主义和革命党人中保守势力的巨大压力,孙中山被迫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担任总统。但是,民主革命派对袁世凯的退让,换来的却是灾难性的接连打击。

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上的亲密伙伴,宋耀如也受到牵连,只好率全家逃到日本。在日本流亡期间,宋耀如主要是在理财方面帮助孙中山的革命计划。当时,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宋庆龄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路途。“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不少流亡的革命党人意志消沉,离开了革命。这种情势之下,宋庆龄向孙中山表达了愿意献身革命,帮助他从事革命工作的强烈愿望。

1914年9月开始,因为宋蔼龄要同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开始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庆龄十分能干,她承担了孙中山的日常事务———帮助他起草文件,处理函电,提供资料,管理经费,还有他的秘密通信。

在宋庆龄看来,孙中山不仅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也象征着她所希望的中国未来。1914年11月,宋庆龄给还在美国读书的妹妹宋美龄写信道:“我从来就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情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她接着写道:“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博士。他需要我。”

孙宋的爱情刚刚浮出水面便遭遇重重阻挠。大多数党员对孙中山决定与宋庆龄结婚表示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伙伴胡汉民曾劝他“悬崖勒马”。面对种种反对言辞,孙中山掷地有声地说:“我不是神,我是人。”

众人反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孙中山已有原配夫人卢慕贞,不能停妻再娶。但是,由于孙中山与原配卢夫人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再加上长年聚少离多,在理想、知识、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两个人难以建立起真正的感情。善良大义的卢慕贞夫人于1915年6月亲自来到日本,与孙中山签订了离婚协议。

更大的阻力来自宋庆龄的家庭,她和孙中山的恋爱遭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对。为了让宋庆龄对孙中山死心,倪桂珍还和大女儿宋蔼龄谋划着将宋庆龄许配给上海一个信奉基督教的青年,并决定尽快宣布宋庆龄已在上海订婚的消息。

可是,宋庆龄心中燃烧着一团炽烈的爱情火焰,它不会那么轻易熄灭。1915年10月初的一天夜里,宋庆龄通过一个女佣的帮助,从窗户里跳出,连夜乘船前往日本神户。10月24日中午,孙中山在东京车站迎接宋庆龄。次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中办理结婚手续,孙中山时年49岁,宋庆龄时年22岁。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婚誓约书用日文起草,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可以没有我,而不可以没有你!”

为了归国亲自主持讨袁事宜,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6年4月27日离开日本,5月1日秘密回到上海。莫里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是一座深灰色的两层小洋房,如今是孙中山上海故居纪念馆。这处房产是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一生中唯一一座属于他们自己所有的住宅。这是几位加拿大爱国华侨联合赠予孙中山的。

在上海莫里哀路寓所,有了宋庆龄的大力协助,孙中山静心埋首回顾自己几十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完成了《建国方略》这一部巨著,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典范。

那时,他们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每天晚上,孙中山紧张写作之闲隙,他们一起读书、看报,聊天。偶尔,宋庆龄在家里放一部电影,调剂生活。白天,孙中山会偶尔忙中抽闲和宋庆龄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在草地上打门球,他们边打球边说着玩笑话。有时,孙中山随意挥槌将球打到草地边上,宋庆龄便在旁边又笑又喊,说他只想赢球,什么招儿都使出来了。有时,她就对旁边看球的人大声喊:“小心这个布尔什维克!”

1919年7月25日,苏俄发表对华宣言,宣布放弃帝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个宣言迟至1920年3月才传到孙中山手里。随后,孙中山制定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三大政策出台背后,宋庆龄的大力襄助功不可没。

1920年11月,粤军军阀许崇智邀请孙中山到广州重组军政府。次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国民政府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总统府遭到炮轰之前,孙中山接到电话,马上叫醒尚在睡梦之中的宋庆龄。卫士长马湘和黄惠龙催促孙中山和宋庆龄赶快逃出总统府。宋庆龄说:“中国可以没有我,而不可以没有你!”孙中山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答应撤离。

宋庆龄后来在卫兵掩护下终于脱险,在“永丰舰”和孙中山相聚。宋庆龄没有详细叙述自己的脱险经历,也没有为自己掉一滴眼泪,她关心的是平叛的形势。关于此次事变前前后后,她于1923年8月追记的《广州脱险》一文中曾特意记载。

“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全面爆发,为谋求祖国统一,冯玉祥等几次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13日,孙中山和宋庆龄登“永丰舰”启程北上。

尽管行前已预料任务艰险,但局势的发展还是比孙中山、宋庆龄预料的严重和复杂得多。12月31日下午4时,病中的孙中山乘火车到达北京,车站聚集了北京各界200余团体3万余人的欢迎队伍。

1925年1月,孙中山眼球出现黄晕,德国医生克礼诊断为肝脏大部有炎症,便与中、美、德各医共议手术方案。27日协和医院代院长刘瑞恒、外科主任邰乐尔联名宣布手术结果:肝癌。

在接受镭锭放射治疗仍无实效后,孙中山离开协和医院,搬进他在北京的临时行辕———位于铁狮子胡同的顾维钧私宅。沪上名中医陆仲安赴京为孙中山看病。孙中山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病情似乎有些起色。有时,他能在宋庆龄和侍卫副官的细心照护下,到花园里走一走。甚至有时,孙中山感觉自己身体可以支撑,就同部属一起工作并接见少数来访者,包括苏联顾问鲍罗廷和苏联大使加拉罕。

孙中山病危,宋庆龄既在病床前精心侍候,又接待各方重要来客,处理必要的公务,没有一时空闲。尽管如此,她仍挤出时间亲自函复各界群众的慰问函电。如此日夜煎熬,宋庆龄明显消瘦下来。

孙中山的病情进入危险阶段,医生提示可能已到最后时间。在病床上,孙中山口授,汪精卫记录,并综合孙中山以前曾口授的内容及其著作,汪精卫在孙中山病床前拟就政治遗嘱一稿,这就是日后被人们长久传诵的《总理遗嘱》。接着汪精卫又草拟了一张家事遗嘱,由宋子文请示,孙中山也表示赞成。同一日,孙中山以英文口授,由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科笔记了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致苏联遗书》。

3月11日,何香凝察觉孙中山此时情形凶险,于是汪精卫召集大家一起来到孙中山病床边,呈上遗嘱,孙科递上钢笔,泪流满面的宋庆龄用手托着孙中山的手腕让其在两份遗嘱及致苏联政府遗书上签字。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享年59岁。在弥留之际,孙中山最后断断续续地呼出“和平———奋斗———救中国……”

在近10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夫妇牵手走过政治风浪,也拥有温馨的共同记忆。孙中山曾赠与宋庆龄一副对联“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永远珍藏。

从一位富家千金的身份转换为一位政治领袖夫人,宋庆龄面临的挑战很多,其中之一是必须学会过公众生活。生性腼腆羞涩的宋庆龄从不喜欢抛头露面,但成为“孙夫人”后的她每天要陪着丈夫会见不少人,学着和各种人打交道。在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中,宋庆龄常伴在孙中山左右,并肩出席各种政治活动,成为孙中山最得力的同志和助手。

事实上,宋庆龄可说是世界上首位履行政治职责的政治领袖的妻子,她不仅早于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伊莉诺·罗斯福成为“第一夫人”,而且她在政治上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后者。在曾出席过的那些重要集会中,宋庆龄几乎是其中惟一的女性代表。那个时代,中国女性还受着封建礼教的多重束缚,鲜有女子能迈出家门在公众场合露面,更遑论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因此,宋庆龄的那些活动在当时的社会里显得非常前卫。作为一个文弱女子,担着“第一夫人”的重责,宋庆龄的行动对鼓舞士气、激励民心,起了很大作用,她也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责编 孙 波)

生活 读书 家庭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