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建军:开拓进取的国际华人艺术家

华人时刊 2018年10月03日 14:36

邱淑群

“他疯狂为真实,他真实为艺术,他是中国最早一批艺术狂热分子,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他是凤凰艺术中英文化交流年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家:奚建军。”

他被欧美艺术界权威人士称为是当下具有独创和前卫精神的艺术家!

看到这,相信读者的表情是轻松、淡定、平静的。

但!当揭晓这个“他”是一位当代行为艺术家时,想必之前的表情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因为国内仍旧有不少人对行为艺术的荒诞、暴烈感到尴尬、羞涩,甚至反对。

世界各国的文化不相同,因而各国艺术也大相径庭,普通民众、乃至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也有着天壤之别。正如奚建军所说:“亚洲受儒教文化的影响,提倡要‘忍要‘和,不要做出格的事。西方则主张你不要忍,要激发,要用你的气场带动别人。因而中国艺术家不如纯粹的西方艺术家那样有明显的个性和侵略性,大多中国艺术家不敢谈及死亡和宗教,不敢接触性、暴力和政治这样敏感的问题……”

这位华人当代行为艺术家,国内美院本科毕业后移居英国,后在欧洲游历、生活、创造长达二十余载。他用惊世骇俗、匪夷所思的作品,通过离经叛道、无所顾忌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行介入西方主流艺术,并一炮打响,之后的创作也一发不可收拾。作品分别被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大英博物馆、中国民生银行美术馆和中国尤伦斯美术馆等欧美专业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家珍藏。奚建军2006年获得美国Jackson Pollock杰出艺术家奖,20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文化艺术基金来中国考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和学术机构作演讲和交流,成为欧美及中国当代艺术界颇具影响力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艺术首秀 成为中国行为艺术发起人

奚建军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离世界大都市上海仅一江之隔,是很多文人艺术家的故乡。1982年,他考入了北京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从此他的生活轨迹就转向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在校期间,奚建军和盛奇等同学发起成立了“观念21”艺术小组,应邀在北京大学实施了中国当代第一个行为艺术计划:“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们把墨汁泼洒在身上,裸体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狂奔,奚建军当时还灵机一动,在北京大学食堂的墙壁上写下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代表中国元素的字符,这开启了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先河,也是奚建军踏上行为艺术创作之路的首秀!

致敬大师 一举成名欧美艺术界

美院毕业后,奚建军旋即与他的英国妻子远赴英伦生活。他作为一个外来者,他以一种近乎于“野蛮”的姿态闯入了温文尔雅的英国艺术圈,成为了一个在很多不同艺术领域和媒介里游走的前卫艺术家。

1999年,奚建军与另一位华人艺术家蔡元组建了一个艺术实验小组“Mad For Real”(疯狂为了真实),并创造出了征服欧美艺术圈的两个作品:《两个艺术家跳上翠西·艾敏的床》和《在杜尚小便池上撒尿》。

那是一张怎样的床?原来那张床的主人是英国极具争议的女艺术家翠西·艾敏,与男友分手之后,她在自己的床上度过了不堪回首的日子。后来她头脑风暴,把伏特加酒瓶、药丸盒、空烟盒等等都堆在床上,并以《MY BED》(我的床)命名,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参展1999年英国泰特美术馆Turner Prize。把最私密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种赤裸裸的私密告别,令她的才华和争议无与伦比地轰动了整个英国艺术圈。奚建军和蔡元经过数月的策划和构思,决定以该作品为素材进行再创造,他们扮作游客进入展厅,早已被媒体泄露将会发生突发事件的泰特美术馆,已派四位保安严守着《我的床》,被大衣掩盖着上半身裸体的两位艺术家,观察着保安和周围人的举动,时机一到,他们扔掉大衣,赤裸着跳上了翠西·艾敏的床,拿起枕头厮打起来,掉落的鹅毛绒在展厅里四处飞舞,床上的展览品散落一地。保安们措手不及想把艺术家拽下床,奚建军和蔡元摆出中国功夫的武打姿势来抵挡四位保安的干涉。随后,美术馆外警笛急鸣,美术馆因故闭馆,两位艺术家随即被扣押,带往当地的警局。别以为这剧已落幕,这还只是两位艺术家策划的进行时。在警局,艺术家与警察、律师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对话交谈,在了解他们的最初动机和行为意义,并经得美术馆和翠西·艾敏的证实,他们被释放,且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但在警局外却被十几家媒体团团围住。之后,英国所有的媒体都陆续报道了这一事件,英国的普通民众纷纷表示:“这样的艺术为他们带来了美好回忆。”

艺术家、警察、保安、记者、观众、律师的完美联动,都成了整个作品的一部分,这个计划充满戏剧性,剧情跌宕起伏,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对艺术伦理、中西方艺术融合都进行了探讨,在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两位艺术家趁热打铁,瞄准了当代艺术之父杜尚,趁他的作品《泉》在泰特美术馆展览期间,他们经过精心策划,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与杜尚进行了一场对话:两位艺术家对着小便池撒尿。当今世界重量级权威艺术评论家Amelia Jones阿米莉亚·琼斯评价道:“实际上奚建军和蔡元深刻地(巧妙地)扭转了杜尚的‘泉在历史中的既有位置。这是一次对静止的艺术作品的‘重现,他们的行为作品打开了与行为相关的维度,通过这个维度,它创造性地、以最激进的方式挑战了有关艺术的信条。在2000年,能够将一件现已被盖棺定论的作品哪怕还原一丝一毫的激进之义,都是件不容小觑的事”。

这两个作品不仅在欧美艺术界烙印下了中国艺术家的身影,还深远地影响英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品被当做范例,收录在英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课本中,用以解读什么是行为艺术,什么是当代艺术!

奚建军对此非常看重也颇感自豪。他说,随着媒体的飞速发展,借助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现在的行为艺术能被完整地记录。其作品也同样可以交易,且作品图片有很可观的拍卖价值。但他更看重作品照片、纪录片、档案被博物馆、美术馆、专业艺术机构作为文献资料来收藏,这与其他艺术作品当藏品收藏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文化融合 亮出东方行为艺术魅力

在欧美同行圈,奚建军被称为中英两国“嫁接出的最优良成果”。功成名就之后,流淌炎黄子孙血脉的他在思索,如何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对话。2008年,他回到了北京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国行为艺术研究中心”。

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以一个挑战者或者说是一种挑衅的姿态出现的,而这种姿态面对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体制与传统,也包含了政治的威权。

装置作品《帝国》,奚建军用木头制作了美国国会大厦的微缩版。且在里面安放了一张单人床,两边堆放着一些书籍。在上海展览期间,艺术家每天邀请一位志愿者在《帝国》的床上随心所欲地呆上15分钟,借此表达出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的思想主张。在美国,这个建筑是权力的象征,普通民众是很难走进去进行民主诉求的,艺术家通过这个作品来帮助普通民众,藉此讽刺西方的民主制度,表达中国公民及世界公民对民主自由的主张!

大型装置作品《航母》则与中国2008年的奥运以及这个国家日益兴盛的民族主义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航母作为海上霸权的象征,被艺术家用来比喻一种帝国的逻辑以及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将面临的各种挑战。

《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个中国广为熟知的故事,也被奚建军搬进了大英博物馆。奚建军和蔡元两位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的西游记故事为原型,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大闹”该馆,分别在罗马、希腊、东方、中国等馆寻宝。中国皇帝御用的玉器、古代的陶瓷、圆明园、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大量被盗走的珍稀文物被一一找到,呼应了唐僧西天取经历经磨难取得圆满成功,代表中国文明的艺术瑰宝在世界闪耀熠熠光辉!

奚建军最近花巨资用二年时间创作的新装置作品《我的巴别塔》即将揭开神秘面纱。据悉,这个作品源于400年的一幅油画,因人们造塔受阻的宗教故事得来,而受阻的原因竟是担心因为语言多样性会导致“变乱”的思维作祟。奚建军用自己的想象力重新打造出了他理想的巴别塔。在这个高超过7米,宽5米的塔里,为一系列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发明家和政治家量身定做了82个房间,有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塔、莫扎特、尼采、毕加索、齐白石乃至未来我们还不得知的“新主人”等等,尽管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语言不通,但却在这里交融共生。他说:“我的巴别塔就像是一个纪念碑,那些为世界的发展进程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他们有的是历史的见证者,有的是现在和未来的建设者。世界的进程需要依赖全人类的共同推动来实现。”

奚建军糅合东西方文化思维创造的作品,中国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身体力行 致力中英文化交流融合

自回国后,奚建军这个不安分的艺术家在伦敦和北京两地频繁切换,他似乎年纪越长,活得越年轻,永远抱有一颗对新事物,对生命,对世界不疲倦的好奇心。2014年,奚建军与盛奇等海内外艺术家共同发起成立了英国华人艺术协会。协会曾号召英国的华人艺术家、旅英新锐青年艺术家、在英国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以及艺术爱好者们用“行为艺术”抗议恐怖主义袭击的行为。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开启中英合作“黄金时代”,同年举办了“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华人艺术家协会承接了“中英文化交流年”收官活动在英国的落地和对接活动,论坛、表演、评选颁奖将活动闭幕式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中英两国的高层领导、文化部官员、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集聚一堂的宴会,在该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奚建军在现场创作了行为艺术作品:“球”:选用了代表世界各地特色的鞋等日常生活用品制成一个球,艺术家号召观众一起,用头顶球爬行,传达全人类智力携手,推动世界命运共同体前行的寓意。

从2016伦敦设计节“南京周”活动传来最新消息,英国华人艺术协会在奚建军的倡导和支持下,积极配合支持“南京周”的系列活动,在设计、讲座、演出、媒体宣传等方面为该活动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作为英国华人艺术协会会长、世界通商总会伦敦分会会长,他在致力中英文化交流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5 年应国侨办的邀请,奚建军参加了“一带一路”2015 文化中国海外艺术家回国前往甘肃和青海考察、研讨活动。深刻领悟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和东方的禅宗思想,且在此行中主动参加了慈善公益捐款活动,此后每年持续助力甘肃贫困儿童上学项目。同年,应福建泉州市政府邀请参加“海丝茶路”安溪城市雕塑创作,其大型汉白玉作品《生命之光》被永久陈列于安溪。奚建军表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是通往世界各地主要通道。儿童是早晨的太阳,代表着希望和未来,用简洁概括的孩童布娃形象以唤起观众对人类生命起源、爱与和平的寄托。

今年10月,奚建军受邀参加了国庆67周年活动,6月参加了国侨办举办的第六期“文化中国·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高级研修班”,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研修。奚建军表示非常自豪,同时对阔别多年能回到江苏家乡来学习也感到非常高兴。尽管早已安家英国,但他一直不忘回馈家乡。2015年邀请了英国剑桥教育集团主席Sir Paul Judge 贾吉爵士访问南通市中学,为南通和剑桥中学设立中英合办中学铺垫了基础。邀请了英国筷子俱乐部创始人HJ Colston 童海珍女士访问南通市外侨办、通州湾大学城和南通市体育局、南通中学等有关单位,为文化教育体艺术方面的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不忘初心 满怀感恩疯狂在路上

奚建军的艺术作品放达任诞,激进反叛。然而在约定地点面见,他更像一个英国绅士,彬彬有礼、文雅大方,妆容得体,有点像个“萌大叔”。在采访的始末,他总是不忘告诉记者,在他成名路上的不同人生阶段,他遇到了很多他一辈子都要感恩的人。

其中最长情、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他的英国太太。两人结缘于奚建军当年在北京的行为艺术首秀。他在表演的时候,现已是太太的她,用相机记录下了那次行为艺术,并将照片打印出来,在校园偶遇的路上,认出奚建军并相约一起看照片,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慢慢地培养出了感情。在上世界八十年代,敢在学校谈恋爱本就稀罕,何况是跟一个外国留学生谈恋爱,最终是否能走到一起都未曾预见。但他的太太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优秀、有胆识、有眼光、靓丽的女人,甘愿做他成功背后的优雅“隐娘”。

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顺利从伦敦大学的歌德史密斯学院毕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这为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除了他挚爱的太太外,奚建军还特意提到了两位老人,一位就是当年引导他走上艺术学习之路的南通籍教育家冯则义,奚建军回忆称这位老师就是一个“伯乐”,教育和培养出了一批艺术名流。另一位是如今高寿九十多的西班牙老太太Delfina,当年奚建军从伦敦大学硕士毕业后,在这位老太太的赏识和破例下,得以进入英国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由西班牙富翁设立的慈善艺术机构,进行为期两年的带薪创作。据称,这个机构在奚建军加入之前,从来没有接纳过中国艺术家,每年能进入这个机构的人少得可怜,基本上都是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且经过层层选拔的优质研究生。通过这个平台的锻炼,勤奋、啃吃苦、上进、充满爆发力的奚建军获得了更多平台的青睐,一步步迎来自己艺术生涯的巅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风格日臻形成体系,但他仍不知疲倦、孜孜不倦地践行在艺术创作路上。今年9月,他应“国际策展人联盟”邀请参加了韩国光州的国际艺术双年展,发表演说并与其他演讲嘉宾从各领域畅谈了策展人双重代表、特种文化身份等话题。

奚建军表示,尽管与邻国日本、韩国相比,中国较晚引进当代艺术,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吸收、认同已有很大改变。行为艺术这种最最纯碎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与认可。作为一个当代行为艺术家,他不后悔从事这个小众的艺术品种。小众的行为艺术有着大众的艺术担当!它与恶搞、哗众取宠有着严格的界限,表面上是一瞬间的行为,但并非即兴表演。一个作品的诞生,需要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的构思才能创造出来,在行为艺术作品不羁想象力的背后,有着非常清晰、合理、完整的构思方案及表演呈现!

但他也坦承,行为艺术家也有自己的困惑。一件好的艺术作品被认可、喜欢、流传百世,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艺术家通常是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的。尤其是行为艺术,受众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解释、宣传介绍才能明白作品引喻的深刻含义。但这正是行为艺术自身的魅力,在作品理解遇冷的层面之外,行为计划直接与观众发生联系,观众甚至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其产生的热闹现场与造成的社会轰动效应是其他艺术品种没办法实现的!

从创作开始之初,他一再强调,他就是不想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艺术家,对于作品的鉴定,他说重要的不是经典或者成为经典,更看重的是彻底的打破与颠覆。在这条道路上,再疯狂也不为过,他相信最终要传达的或严肃或温暖的正能量是能被感知的。我们祝愿他带领更多的华人艺术家开创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更广阔的未来!

他说 生活 艺术家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