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首席飞行员何斌斌:惊心动魄的“试飞”生涯

华人时刊 2018年10月03日 22:01

2016年11月1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歼-20首席飞行员何斌斌驾战鹰飞行展示仅1分钟,就惊艳全场,令世界为之震动,并宣告了中国空军自此跨入隐身时代。自此,飞行员何斌斌被媒体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而他的“空中探险”经历比好莱坞大片中的情节更惊险刺激。

挑战“世界最危险职业”

何斌斌,1966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达州,上校军衔。30岁担任试飞员前,他是一名技术非常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内行都知道,试飞员都是“精英中的尖子”,不仅技术超一流,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能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和重大险情。

试飞员的工作就是不断试飞新型飞机,尤其是驾驶战机在天空中做出各种各样高难度动作,来检测出飞机不合格的地方再加以改进。因此,在国外,试飞员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职业”,试飞中几乎没有不摔机、不死人的。有资料显示,1947年到1956年的10年中,号称“空中霸主”的美国仅在进行超音速飞机的颤振试飞和操稳试飞中,就摔掉56架飞机,72名试飞员为此殉职。另一航空大国前苏联,仅在研制某新型战斗机过程中就毁机数十架,政府还专门为殉职的试飞员建立了试飞员公墓。

虽然这是个离死神很近的工作,何斌斌却毫不畏惧,他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而最令他难忘的是试飞歼-10战机。

第一次上课,何斌斌和同事全都目瞪口呆。“这种新型战机从来没见过!”歼-10采用了数字电传操纵,配装了先进计算机控制系统,可进行全天候作战、远距离跟踪与精确打击,并且具备敌我识别和强大电子战功能,可与当代西方先进战机相抗衡。这对早已习惯第一二代飞机拉杆、蹬舵的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如此,“以前都是飞行员适应飞机,现在设计更人性化,飞行员一进座舱,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何斌斌说。

試飞员成为飞机研制的重要参与者。仅就新型战机的座舱、起落架等方面改进,何斌斌就提出很多建议。不仅如此,试飞员还直接参与设计,飞机的手柄、油门杆等,都是他们用橡皮泥一点一点捏出来的。设计人员没有空中感觉,只能依靠飞行员反馈的信息,反复的改,不断完善。

当时,品质模拟试验台建成,上面的模拟器操作逻辑、灯光照明和座舱内所有设备都跟真飞机完全一样,何斌斌和其他试飞员还可以演练不同气象条件、不同特情的飞行状态。“从第二代机械传动战机,到第三代数字电传飞机,跨越非常大。从气动外形布局到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从综合化航电系统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歼-10完全脱胎换骨,新成品率高达60%。”

1999年6月,何斌斌和另外3名试飞员进入型号调整试飞。一次返航时,他在茫茫戈壁上空突然遇到黄沙袭击,地面风速达到惊人的14米每秒。而这种新机的试飞要求是正侧风不能超过8米每秒,稍微操作不好,飞机就可能造成“翻扣”。

“飞机像喝醉酒的汉子,摇摇晃晃,方向也跟着往一边倾斜。”何斌斌说,只有果断增大速度,“它的滚转、翻转主要是在接地的瞬间,所以我把速度增大了,这个飞机的操控性非常好。”然后,他用多种方法准确判断飞机姿态,修正侧风,最终使战鹰安全着陆。“飞机接地的瞬间,在场的人腿都软了”。

何斌斌在试飞中不仅战胜了风险,同时也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检验出了飞机的抗正侧风能力,取得了宝贵的数据。他还写出了《大侧风飞行方法》,使“歼-10的抗侧风性能成倍数增加”。

屡次空中“探险”步步惊心

多年的试飞经验,使何斌斌有足够的资本对任何一款新型飞机提出挑剔的理由。然而当他第一次看到“枭龙”时,他说:“这种战机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柔美当中透着强大的攻击性!”

2006年4月28日,何斌斌的“枭龙04”全状态战机在成都进行首次试飞。“枭龙”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轻型战斗机,书写着很多的中国第一:第一架国际合作的战机,第一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机,第一架采用国产的航电系统的战机和第一架大批量走出国门的外贸型战机。

何斌斌登机后,所有在场人员全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枭龙”腾空而起。10点55分,战机在跑道上起动、滑行、加速、猛然冲向天穹,在高空接连做了跃升、盘旋、翻转、低空等全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当何斌斌向地面报告“飞机工作状态良好”后,顿时所有在场人员掌声四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

同年5月10日,他驾“枭龙”再次升空,为中外专家作了9分钟精彩的汇报飞行表演,当战机顺利降落在跑道上,一朵五彩减速伞在机尾从容地打开。枭龙战机试飞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巴基斯坦等国专家的高度评价。

但在何斌斌眼里,最具有挑战的并不是这样的飞行表演,而是在试飞中飞出新型战机的极限值。因为极限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机毁人亡。何斌斌的空中探险之旅,真是步步惊心!

“低空大表速”试飞,最能考验飞机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和颤振特性。因为低空大气稠密,飞机速度越快,速压越大,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导致飞机解体。这种高强度的危险试飞,就是要在飞机不解体的前提下,飞出其速度所能达到的最大逼近值。据统计,美国试飞这个课目解体摔掉的飞机不下30架。俄罗斯第一架苏-27试飞,就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

每次何斌斌驾机升空,科研人员都会默默地帮他整理飞行装备,满脸悲壮地目送他登上飞机。为了探索极限值,他一点点增加速度。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过前起落架护板发生扭曲变形、机翼前沿的铆钉因为载荷太大而被吸出等问题。“再往下飞会产生什么后果,谁心里都没有底。”

一次,何斌斌从万米高空向下25度以全加力、超音速状态俯冲。随着飞机加速,他感到血往上涌,身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当速度达到120米/秒时,“就像坠入了无底的深渊,被丢在无边的黑暗世界。”地面监控室里,当监视器显示飞机速压已超过了9000公斤时,一位设计专家说,他当时头发一根根都竖了起来。

油料往发动机里倾泼,大气与机身急剧磨擦产生的刺耳噪音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何斌斌咬紧牙关,在距地面不到千米时,他扫视了一下显示屏,速度完全达到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他拉起杆,机头瞬间扬起,重新驶入天空。这一飞,创造了国产飞机在大气层中最快飞行速度的纪录。

何斌斌在试飞生涯中,多次遇到过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突发险情。一次,他起飞仅仅3分钟,突然全机断电,飞机无任何参数和信息显示,并且当时天气条件较差。然而,何斌斌没有选择弃机跳伞,而是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将完全断电的飞机成功地降落到了地面。

空中启动是一类风险科目,要求空中无云,目的是一旦发动机无法启动,飞行员可以目视跑道,迫降落地。为了确保试飞节点要求,有时需要在有云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这天,何斌斌驾机升空到达规定高度,周围全是云,关闭发动机后,失去动力的飞机急剧下降。一秒、两秒、三秒……一分半钟后,飞机已下降了几千米的高度。规定时间已到,何斌斌启动了发动机,但发动机未启动;再试,还是未启动。这时,飞机已快下降到极限高度了。他的手心微微浸着汗水。他排除一切干扰,冷静、果断地进行第三次启动。只听“轰”的一声,飞机空中启动成功,战鹰重新跃上蓝天!

“隐形卫士”铸造蓝天利剑

在20年的试飞生涯中,何斌斌的安全飞行纪录已经奇迹般达到了2500多个科研试飞小时。

2016年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作为歼-20首席飞行员的何斌斌,驾战鹰飞行展示仅短短1分钟,就惊艳全场,令世界为之震动!“内行一看就知道,它飞行时大加力垂直爬升、加力状态下的连续翻滚、小半径盘旋等大过载超机动能力,证明其各种性能都非常出彩。”

在此之前,具有隐身功能的第四代战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独霸天下。“如果裝备上出现次代差距,是很难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也很难有效维护天空安全。”何斌斌说。

歼-20成了此次航展的最大“网红”,它的惊艳亮相,宣告了中国空军自此跨入隐身时代。英国皇家空军“红箭”飞行表演队飞行员,在现场观看后羡慕地说,歼-20的诞生使中国空军主战装备正式跨入了与强国同代竞争的时代,它是世界明星机,谁飞谁自豪!而何斌斌也被媒体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歼20使用侧置操纵杆,也是中国第一款使用侧杆的战机)。并获得了第十一届月桂奖中最牛的“英雄无畏奖”。人们称他是“飞机的超级传感器”,“中华侧杆第一人”,不知他曾在蓝天之上处理过多少起科研新机的突发问题和重大险情,挽救科研成果和国家财产于瞬息之间……

对何斌斌来说,能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铸造蓝天利剑,才是人生中最幸福和自豪的事。(责编 陈 啸)

飞机 战机 试飞员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