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下去,就意味向人生认输

人生十六七 2018年09月16日 15:13

觉得生活很丧时,就看这部电影吧

赵维莉

进入八月,就意味着离九月开学又不远了。看着手头“纹丝不动”的作业,感觉自己仿佛“身体被掏空”,听着爹妈讲述“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一对比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一个词概括就是“生无可恋”——真是什么都不想做,放空大脑,让自己“瘫”在那儿。喂,青年人,你要不要这么“丧”?!

日复一日的生活

早上7点起床,小君与被窝恋恋不舍“告别”了5分钟,在妈妈的催促下,趿拉着拖鞋挪到卫生间洗漱,哈欠一个连着一个,再磨磨蹭蹭地坐到餐桌前,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实在忍不住了:“你动作不能快一点吗?十几岁比老人还慢,你作业写完了吗?今天去补课别迟到……”

小君对妈妈的“狂轰乱炸”充耳不闻,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早餐,注意力全在饭碗边的手机上,“我和你说话,你听到了吗?”显然小君的举动让妈妈很恼火,接下来战争升级,妈妈在一顿数落后匆忙地拿起背包去上班了。

随着妈妈用力摔上大门,小君似乎才被惊醒。他并没有按妈妈安排的那样在房间写作业、看书,而是挪到了沙发上,继续放空……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暑假几乎天天在小君家上演,小君在讲述自己假期生活时很困惑,“上高中前,考上重点高中就像一句口号一样烙在我的大脑上,现在是要考上一个好大学。似乎不上一所好学校,我的人生就是虚度,我就是个废人。可是考上了好大学又要干什么呢?考研?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孩子,继续这么教育我的孩子?”十七岁的小君开始觉得,说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精彩,不过是句漂亮话,而我们凡人都是在复制粘贴爹妈安排好的路,然后再去安排自己的下一代……

奋斗中迷失的自我

看着小君的生活,同为中学生的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甚至已经是过来人的维维姐也在他的讲述中找到了多年前自己的影子:爹妈凭着半生积蓄给我们购置了学区房,我们进入了重点小学、中学,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挤进了重点高中,接下来985、211又在远方“招手”,一刻不停歇,要继续拼……

在奋斗的日子里,很多人说痛并快乐着,但是却忘记了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得到的与失去的是否“等值”。在这样看似有目标的追逐中,你追逐的是自己的梦想吗?而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失去的很可能就是那个快乐的自己?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证明了一种成长,但是对还年轻的你来说,得不到答案的问题会让你惶然不知所措,忽然觉得没有了动力,生活中的种种让人有种时刻想吐槽的欲望,而吐槽过后呢?是希望还是绝望?

迷失后的“混日子”

这样的生活状态,时下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说法,叫做“丧”,说的是年轻人生活没有目标,失去希望,开始陷入颓废的状态“混日子”,失去了本该有的朝气和活力。产生这种情绪并使之蔓延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生存压力太大。换一种说法,“丧”文化的出现,反映出了现在年轻一代的焦虑,是一种新新人类的心态体现。

“丧”文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代言”——葛优躺。这种心态的产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无数次追寻理想、梦想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方向、懷疑自己,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是一样的。就好像说,我们经过了努力,最后考试并没有拿到满分,这时我们会安慰自己,——我的能力就是这样,拿不到满分不早就知道了吗?这么看来,“丧”生活,有时也是对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长期“丧”生活,那么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动力,可能是自己的整个人生。所以是时候让自己振奋一下,活出真正属于青年人的状态。

中国式教育已经让家长们习惯了为孩子大包大揽,设定他们的人生轨迹,不开玩笑地说,一出生就至少决定了未来十年的人生规划。在别人铺好的路上,孩子们一路通行无阻,但也乏然无味,甚至顺着家长的安排,孩子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甚至老年的自己——活到最后,活出的不是自己,当然让人丧。

所以,摆脱“丧”的根本就是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怎样的生活,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先从树立自己的目标开始,不再去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真正做到自己的人生是独立的、精彩的。你经历的人生没有剧本,没有说明书,遇到的每一个新事物都会激发你的潜能,充满挑战才会让你斗志昂扬,没有什么比你捍卫自己梦想更重要。就拿小君来说,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父母对他的期望,那么他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不妨去想象未来自己想要做什么?想做精算师就得去努力学习数学;做翻译就认真学习外语,喜欢体育、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就不要忽略锻炼身体……无论你要怎样生活,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规划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你自己“存在”的意义。

葛优 文章 自己的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