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云丹说开去,回溯古代的美容术
中国的美容术,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夏商周时代,那时候就“以铅为粉”,可以让皮肤白皙细腻。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经常使用铅粉美容,为的是让皮肤吹弹可破。但是铅粉有毒,随着时日增加,会适得其反。到了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烧水银作粉来美白肌肤,取名为“飞云丹”。好一个飘逸洒脱的名字,但是水银和铅粉一样,都不能长期使用。
说到胭脂,是最负盛名的古代化妆品,据《中华古今注》中推测,燕脂(胭脂)大概是从商纣王时期开始的,当时“以红兰花汁凝作燕脂”。说明当时已经开始用天然的植物作为美容养颜的原料,并且对色彩学有了一定认识,化妆时开始用红色涂抹面部。到了我国的封建时代秦朝,已经开始有修眉的风俗了,人们对美的标准越来越有层次性。
及至汉朝,美容术越来越盛行,当时已经可以大量从植物中提取颜料来制粉,后来,人们不满足于一般的胭脂水粉,“妆靥”开始流行,女子们纷纷在面部装饰各种花纹图案,还有的用珠翠、金箔等贴在面部。美容不仅仅是对肌肤的改观,更成为一种妆饰艺术。到了唐朝,“妆靥”中的图案纹饰一般在额头、眉间、两鬓、两颊酒窝处,这些纹饰被称为“花钿”也叫“花子”,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简单的花钿是一个小圆点,复杂的有的用金箔、鱼鳞、贝壳等材料绘制各种纹饰,“对镜贴花黄”的花木兰就是画的黄色花钿。
唐代仕女图
唐朝时美容术可谓花样繁多,有泪妆、桃花妆、醉妆、仙蛾妆,单听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美容术不仅仅是一种妆饰艺术,更有了神韵在其中。更有创意的是,当时还发明了血晕妆,这种妆术首先要剃去眉毛,然后用红色或紫色在双眼上下画出三四道横线,可见当时的美容术有多么时尚,人们的思想大胆而开放,审美情趣在逐步演化。
唐代仕女图
说到近代中国美容史,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她也是驻颜有方,据说她的美容术第一就是要保持心情的平和稳定,即使说笑,也从不大笑。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生就了一张威严的脸。她还特别喜欢用珍珠美容,据说,慈禧定时服用珍珠粉,在脂粉中也掺入珍珠粉扑面。其次就是用名贵中药和花露制成的化妆品保养面部。她还用玉石顺着脸部的纹理按摩来保持面部气血流畅。看来美容皆出自于有心人。
美容不仅仅是对颜值的提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仅是为了迎合他人,更多是为了愉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