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秋冻有讲究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05月06日 14:23

春捂秋冻有讲究,如何 秋冻才健康

过了霜降,意味着秋季接近了尾声,因早晚温差大使得“春捂秋冻”进入了人们的养生计划。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赵志付教授谈道:“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非常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在秋季,“秋冻”很有讲究。

秋冻要先看温度

赵志付教授介绍:“春捂秋冻”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第一,先要看温度。通常来说,15℃是一个临界值。秋季如连续低于这个温度,则要考虑适当增加衣服。真正意义的“秋冻”,是逐渐增加衣服,同时使自己的身体增强耐寒能力。

第二,因人而异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秋季如果感觉冷,身体不能承受时,应适当增加衣服,不要一味的“秋冻”。

第三,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或“冻”的标准之一。应该多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特别是当秋季天气预报昼夜温差超过7℃至10℃时,就该小心防寒了,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

秋冻应注意“四暖”

赵志付教授说:秋冻不等于受寒,而是需要做好相应部位的保暖。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

二是腰肚暖。腹部保暖,既能維护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因腹部受凉而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三是腿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还易引起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疾病。

四是头部要保暖。春季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但到了秋末气温低时,头部应注意保暖。

老幼病弱不宜秋冻

赵志付教授强调:像老人、孩子、体弱多病的人,由于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可以“春捂”,但不适宜“秋冻”。因老人大多肾阳衰微,禁不起冷刺激,忽冷忽热的季节极易诱发那些病原体;小孩体质脆弱,加上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而且多是热敏感,热就脱衣,冷不知穿衣,所以每次冷空气来临,很多孩子都成为“感冒急先锋”;还有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本身就缺乏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如果不注意保暖,把最薄弱的部位都“暴露”在寒冷面前,当然是很危险的事情。心血管病人和哮喘病人对寒冷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所以更应该重视。另外,有些女性也要注意,秋季不注意保暖,可能会造成一些身体不适的后患,像关节炎、风湿病等。特别要提醒那些处在经期的女性,如果不小心下腹受凉,导致的伤害会很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秋冻别忘养生和锻炼

赵志付教授指出:秋冻配合养生和体育锻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须注意以下6个方面。

1.饮食不宜过量。秋天转凉后,人们的食欲大增,饮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过量,使得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温度适宜睡眠充足,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因而秋季膳食须适当清淡、滋阴润肺。如:早餐喝粥可养胃,百合莲子粥、大枣银耳粥、杏仁糯米粥等。午餐和晚餐尽量少吃油腻、烧烤和油炸食物,不然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重困倦。应多吃一些应季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对护肝益肺大有好处。

2.防疲软情绪。随着天气渐凉,树叶的飘落,秋日里人们容易出现悲秋,导致“情绪疲软”。为改变“情绪疲软”,要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可防止白天犯困。中午小睡10分钟至30分钟,也利于化解疲惫和困乏。为预防低落情绪还可以在室内放些绿色植物,如吊兰、君子兰、橡皮树等,可释放氧气、调节室内空气。

3.应对气候变化预防疾病。秋季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等。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警惕,加强预防,随身备有急救药品,以防万一。

4.睡前泡脚。不但能消除疲劳、放松身体,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给身体补充能量。泡脚时,水应没过脚踝,温度保持在38℃至40℃,每次15分钟至20分钟。还可提前煎煮些具有活血温经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红花,加到泡脚水里,效果更好。患静脉曲张或有外伤的人,水不可太深;糖尿病患者泡脚一定要用手背或手腕试一下水温,以免烫伤。

5.冷水浴锻炼。适当冷水浴锻炼,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冷水浴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洗浴时间“由短渐长”。常见的冷水浴如:头面浴,即以冷水洗头洗脸;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时间不宜太长,适可而止;淋浴可先从35~C左右温水开始,渐渐降到用自来水洗浴。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起疹子、生紫斑等,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都不可进行冷水淋浴。

6.积极运动防感冒。进入秋季应多出户外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行、游泳、打乒乓球或羽毛球、太极剑、交谊舞等。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同时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让肌肉进入运动状态后再开始锻炼。我国民间素有九九重阳登高的习俗,在此季节,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宜外出登山攀高,不但“锻炼腿脚防衰老”,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运动时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面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感冒。endprint

文章 冷水浴 的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